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业务,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诉讼法治化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还存在着范围狭窄、时间滞后、方式单一、力度弱化等缺陷.文章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进而就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进行了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虽历经数次改革,但囿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仍存在诸多结构上的缺陷。文章从立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期对目前酝酿的民事诉讼法修改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对法制发展和社会纠纷的解决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治国方略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型,使社会结构,社会成员的心理结构,乃至纠纷解决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被赋予诸多赞誉的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缺陷,进一步改革现行调解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的今天,民事检察制度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法律监督制度。民事检察监督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不尽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促使双方互相谅解和妥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结案了事,已成为处理案件的主要方式之一①。但实践中,对这种结案方式缺乏分析、归纳和总结,导致认识与界定不一,没有最终形成制度体系。文章对这种结案方式,从概念属性、价值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非裁判性纠纷解决制度,有效化解民事诉讼纠纷,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特有制度,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打击犯罪、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立法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失权制度设计由于缺乏整体性考虑而呈现出“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局面。民事诉讼失权制度的立法完善需要:(1)设立证据失权制度;(2)设立答辩失权制度;(3)设立法院、检察院再审启动失权制度;(4)充实简易程序中民事诉讼失权制度;(5)建立民事诉讼失权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就是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是发挥着对整个国家政治体制运作进行监督制约作用的法律监督制度.它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当然,它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节和方面,但对检察制度的任何改革都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检察工作实践的需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改进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意义,当前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改进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阐述,对如何改进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使我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涉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涉外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涉外民事管辖权制度也显得更为重要。本在归纳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地完善我国涉外民事管辖权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回避制度是应司法公正的需求而设置,是自然公正原则于现代法中的引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在立法规定及实践适用上对司法公正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从法理基础、回避对象、程序、条件等诸多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回避制度,文章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民事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和程序的比较研究,探讨健全和完善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伴随人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争议理当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仍然有大量的民事争议未能进入诉讼程序。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分析 ,从当事人、法官素质、诉讼模式、司法体制及立法缺陷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指出了其不良影响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特点。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然价值和效用,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关于简易程序的笼统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简易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应适度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在立法上完善简易程序制度,简化简易程序的运作方式,并为简易程序最佳效果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诉讼制度,确立民事诉讼证据观念和操作规程,法律工作者应对此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法律公正,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审级制度的产生和设定与诉讼效益这一价值目标密切相连。诉讼效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审级制度是否科学与文明的重要尺度之一。科学的审级制度能够达到诉讼效益。诉讼效益对审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审级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效益危机。重构审级制度已经成为必然。重新界定四级法院的性质和功能,使其有机运行,提高诉讼效益。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建构多元化的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对于举证责任倒置实行严格的法定主义;(2)适当缩短举证的指定期限以提高举证的效率等.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目的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和出发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护说、纠纷解决说等诸多学说。笔者结合国内外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提出了应当将程序保障确立为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诉讼请求之精准程度,不仅影响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审判效率,还关乎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充分维护,更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推进。现阶段检察机关提出的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存在精准性欠缺的问题,直接影响司法对公益的保护与救济效果。但这仅靠检察机关一己之力难以扭转,还需要多方的积极配合。从理论上看,民事实体法所强调的公正理念、民事程序法所坚持的效率价值与检察权行使所秉承的谦抑原则,无不强调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精准化之必要。从实践中看,私益救济的传统、审前准备与法官释明的失落以及检察机关权力供给与知识储备的不足,客观上造成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精准化的困境。未来可考虑借助引入民事公益责任承担标准、强化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充分发挥审前准备程序功能、鼓励法官积极释明以及优化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工作机制等策略,促成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精准化的妥当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举证时限制度的操作性内容作了系统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在司法解释层面实现了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嬗变。但该规定仍存在着矛盾、遗漏、不明确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举证时限制度,使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制度在法律层面最大限度地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