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诺莎从自然权利出发,阐述了国家的产生。他认为国家就是指坚实地建立在法律上和自我保存的力量上面的社会。国家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国家的目的在于生活的和平与安全,因此,凡是生活和睦、治安良好的国家就是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人们享有绝对的思想自由、限制的言论自由,但是没有行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从自然权利出发,阐述了国家的产生。他认为国家就是指坚实地建立在法律上和自我保存的力量上面的社会。国家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国家的目的在于生活的和平与安全,因此,凡是生活和睦、治安良好的国家就是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人们享有绝对的思想自由、限制的言论自由,但是没有行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自由”与“逍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他的文本中,关于“自由”的表达俯拾皆是。庄子对自由的理解与孔子的儒家自由观相比,有着更为独特的思想内涵与深远的人生意境,它囊括宇宙、社会、人生与自我的各个方面,对后世乃至今日的思想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个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把现实的个人作为自己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个人”作了重新理解,并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个性自由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与“自由”的矛盾,诺齐克提出他的个人权利思想。个人权利思想贯穿于他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也是他理论的出发点。文章就其理论中最弱意义上的国家、道德边际约束、资格理论和个人天赋等方面探讨了诺齐克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阐发自由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他建构了一个囊括政治、经济、伦理和思想言论自由等诸多内容在内的自由主义理论系统。严复在肯定个体自由的终极价值的同时,主张群体自由与个体自由的平衡与协调,认为群体自由与个体自由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二者应有所侧重或有先后之分。出于救亡图存的现实考虑,严复主张国群自由优先于个体自由。严复对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两种价值的关怀与思考,表征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独特的问题意识,即珍视个人自由与追求国家富强的内在困境。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和个性特色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规定了大致走向,基本确立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范式。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的“自由研究”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早年教育思想中 ,“自由研究“是他备为推崇并一直孜孜以行的治学思想。他提倡“变被动求学为主动求学”以及“学习方法以自由研究 ,共同讨论为主”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益 《华章》2010,(14)
<社会契约论>是十七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本书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和国家是人民自由意志的产物,如果政府不符合公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即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中心思想.阐述了其理想主义性质的权利思想,自由思想和政治思想.论述其中关于权利义务思想(天赋人权,公意,国家与政府)对正确处理现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围绕"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如何可能"这一法哲学问题,为恢复和捍卫一切人的人之为人的共同权利的使命,提出了权利思想。他以"三大批判"确立起来的自由原则为基础,遵循普遍的自由原则,认为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康德权利观的两个层面,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在文明社会的表现,包括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独立,法治国家是权利行使的保障,从而构筑了一个和平、法治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从“人生而自由”与“私有制的存在”的对立出发,论证了国家的起源、内容与特征等,构建出以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理想国。他的契约式的国家理论一度受到当时社会的关注,但仅仅依靠道德为基础的国家理论,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其国家理论,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时代,福泽谕吉提出实行“开国”学习西方“技艺”。19世纪60年代福泽三次出国,考察欧美先进国家,促使他改革思想最终形成。福泽的主体思想是依据国情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把日本建设成为“文明国家”。福泽的“文明国家”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福泽思想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启蒙思想宣传促进了国民的“开化”意识,为日本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进行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同时,也为这场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际材料。后期,福泽思想转向保守、右倾。  相似文献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霍布斯作为绝对君主制的辩护者,在与共和主义关于自由与强权、自由与民主、自由与法律的争论中,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就是没有外在障碍,自由人能在其力量和智慧能够办到的事物的范围内,不受阻碍地做他决意要做的事情。虽然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国家.颁布的法律对人的选择构成了限制,但是也没有影响人民享有法律外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06,(13):149-150
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与“自主”、理性的关系,结果是从选择能力的意义上来理解消极自由的,他又区分了自由与自由的条件如知识、平等的相互关系,致使他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理论陷入了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被称作“自由哲学”,“自由、存在”是其哲学的核心内容。他在探讨大学理念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自由观,包括科研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及学术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争取自由的斗争史。自由是值得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崇高信念和理想,追求自由也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将自由置于经济法的视野下,它体现为“经济自由”。经济自由并非放任自流,市场因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而经济法作为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法律,为国家介入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自由的内在需要,经济法虽然是限制经济自由的强制性法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但是法律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实现经济自由。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通过分析“自由”对现代人具有双重含义,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并进而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达到积极自由的真正的途径,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是通过自发性的爱与创造性的工作,将人和自然、和社会并和他自己在更高层次上的重新联结。  相似文献   

17.
试析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形成的。这种思想的产生与蔡元培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纯抱学术主义,对呼种学术思想流派持宽容的态度,提倡他们之间的相互争鸣、自由发展是这种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的实行促进了北京大学的民新思想的 和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根源。这种思想反映了蔡元培的教育矗政治、功利的思想;反映他想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成分和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与秩序”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实践的主要矛盾和主线。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政治自由、大学经济自由、大学文化自由三个方面;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秩序”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政治秩序、大学经济秩序、大学文化秩序三个方面。在实践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围绕“自由与秩序的张力”展开的。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大学”本位的研究,建议加强“制度”本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思想的鲜明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糅合与发展。自由理论是弗洛姆研究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成果。弗洛姆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处境的悖论性,人们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日益孤独,由此导致了“逃避自由”与法西斯主义的产生。为了改变自由被异化的现实,弗洛姆倡导“积极自由”,呼唤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他的自由观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中的生成性、自发性和生产性。  相似文献   

20.
“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培育是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冯契的人格思想立足于对中国古典人格理论的批判继承,对近代“新人”理论的总结提升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格思想的弘扬,他倡导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实质上就是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