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霄泉 《资源科学》2013,35(12):2368-2375
世界遗产是北京建设世界旅游城市重要的资源基础,而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于游客决策。尽管我国在游客决策相关领域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是针对世界遗产地游客决策行为的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以北京世界遗产地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项Logit模型,分析探讨了游客选择的模式差异以及景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认知(“是否为世界遗产”和“是否为北京代表性景点”)影响与景点知名度成反比,北京6个世界遗产地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故宫主要受游客特征和旅游形式的影响,颐和园、长城、天坛同时受到认知和旅游形式的影响,十三陵和周口店仅受到游客认知特征的影响;②近距离负面影响游客对高知名度景点的选择,而短期游客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知名度景点。因而,建议加强低知名度景点的认知和景点独特性的宣传,关注重点群体,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景点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湾里区(以下简称湾里区)有着150平方公里的山地资源,森林覆盖率高,同时靠近南昌市,区位条件优越,适宜打造以观光、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及山地登山等等为主的业态。近几年,湾里旅游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如景区景点没有特点、交通拥堵、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低且不规范、登山旅游创收低等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湾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其他大城市山地旅游发展的经验,提出旅游发展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华夏星火》2008,(5):65-65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日趋理性,黄金周期间,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再赶热闹到大景点旅游,而是选择一处乡村田园放松休闲。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给乡村经济带来机遇,也给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外开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及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期我国乡村旅游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涂沁 《科技广场》2012,(11):193-19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景点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注重深度体验、呈现休闲性这一特征的反传统的旅游方式.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一般不参团、不赶景点、不赶时间,更注重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当地生活和民俗风情.本文在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成为了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在近几年,乡村旅游业以乡村特色文化为依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乡村旅游业因为自身观念较为传统以及组织形式等原因依然存在着发展瓶颈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则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使电子商务更好的同乡村旅游业契合,目前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将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作用为切入点,继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陶谦 《内江科技》2011,32(9):144-14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将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4A级景区(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布椭圆、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是旅游景区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在市际尺度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和客家景点是主要景点类型和特色景点类型,其分布范围与区域自然地貌特征、历史文化渊源相符;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客家景点在市际尺度上都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呈均匀分布,客家景点呈聚集分布。本文认为自然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渊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是影响海峡西岸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外乡村旅游成功开发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晴晴 《大众科技》2010,(7):218-219
乡村旅游是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文章分析国外乡村旅游成功发展模式,吸收借鉴成功之处,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阐析我国乡村旅游现状与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付晓玉 《科教文汇》2014,(24):227-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呈现出巨大的客源市场,是极具发展空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开发并不是单方面的接待设施增加、旅游项目的开发,而是要将乡村旅游融入到所在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去,调动当地人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文章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动力因素为着手点,分析大连市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动力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8)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这一趋势下各地都在充分挖掘自身的旅游资源,这其中安徽黄山太平湖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却明显动力不足,为此以该镇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对太平湖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该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力图将其打造成以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三大功能为核心,集多项旅游形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以实现该地乡村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助力其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为农民提供的了新的收入来源,为农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好门路.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存在旅游环境污染,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经营理念低俗,品牌定位趋同化等许多问题,因此,探索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指导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黄春 《科技广场》2012,(6):233-237
红色旅游是旅游市场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式,对红色旅游主体行为规律进行实例分析是开发红色旅游市场、保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井冈山、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游览行为调查,总结出红色旅游以国内青少年、老年人为主体人群的旅游行为规律,从而给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海 《内江科技》2009,30(11):132-132
乡村旅游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环境的保护、劳动力的安置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其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缺认识、盲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揭示了农业旅游发展演进的规律性,提出我国农业旅游正沿着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轨迹阶段性地发展演进。倡导农村(乡村)体验旅游,提出了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乡村体验旅游进行深度策划,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