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充满美,不仅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征,又具有艺术美的特性.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我们去发现,数学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挖掘和欣赏,无疑是一种缺憾.数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缺憾”《现代汉语词典》作“不够完美,让人留下遗憾的地方”解。本文认为,凡是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苦难等统统称之为“人生的缺憾”。纵览中外文学史,似乎有这么一条规律,即文学与人生的缺憾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的缺憾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学又为人生的缺憾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可以这么说,离开了人生的缺憾,我们的文学艺术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反之,离开了文学,我们的人生不知要变得何等的枯涩!可是,我们平时似乎对文学与人生的缺憾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  相似文献   

3.
缺憾美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就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缺憾,才显得得到了的东西的珍贵……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现实更美,相逢如是,离别亦如是.当现实的情形不按照理想的情形发展,事实出现与心愿不统一的结局时,缺憾便产生了.缺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后人留下一种永恒的力量,也许生活带走了太多东西,可是却留下了片片真情.  相似文献   

4.
花好月圆,总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完美境界,然而生活毕竟是生活,"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自古难全.花好月圆,固然很美,但残枝缺月又何尝不美呢?因此,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缺月残云,病枝败柳,"它同样蕴藏着另一种美.古今中外的骚人墨客,往往独具慧眼,借咏残缺以抒破家失国之恨,悲欢离合之情.更有甚者,台湾作家张晓风还认为"文学象一个残缺",文学作品就应该艺术地表现这种不尽人意的、不圆满的缺憾,展现更丰富的社会人生.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几处精彩的残缺描写,颇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缺憾”是指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残缺与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未有终极“圆满”的世界与人生,旧的缺憾被克服了,新的遗憾又随之而来,人生就是在这样有缺憾的世界里作有缺憾的旅行。而“人生的缺憾”也在文学艺术的三棱镜中折射出来,如生命的缺憾、情的缺憾(包括爱情、友情的缺憾)以及仕途的缺憾,都作为文学艺术的源泉之一而被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地描绘出来。“人生的缺憾”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动之以“苦情”,可使读者报文学艺术作品相融而共鸣,同时,在期待圆满的审美过程中,读者能体味到一种朦胧飘忽的美感。总之,人生的缺憾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缺憾在,才有了对圆满的希望和追求,才有文学艺术谱写出的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中飘着的不仅仅是家国动荡带给作者的对未来的迷惘,更是家庭婚姻危机背后的难以化解的一杯人生苦酒.当爱情到来的时候,谁又能静如止水?但如果我们只是把《荷塘月色》定格为欲的宣泄,将朱自清先生定位为“意淫狂”,又未免失之浅薄.朱自清先生正是用他全部的心灵拥抱着这样一个带着残缺的美的世界,并为这一缺憾而伤感不已.这种用人格精神铸就的人生感受,才构成了作品的真善美,从而具有了与读者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曹七巧和司猗纹的悲剧人生有其婚姻不幸的原因,更有人类自身性格的缺失的原因。本文从这一点入手,分析由于人性的缺憾,尤其是女性特有的性格缺憾对两个人人生命运的影响,有别于从社会制度、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来分析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几何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只是一个点,当你降临人世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慢慢铺展,茫茫人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是的,在宇宙和历史的时空中,我们不过是一个点.读书的青春少年时光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点,白发苍苍的老年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点,从出生这个点到死亡这个点,我们的人生轨迹组成了一条线.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是一条直线,因为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是一条变化多端的曲线,经历  相似文献   

9.
睿语你说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脆弱的生命永远不能承载太多的负荷。要学会忘记,忘记那些不该记忆的东西,忘记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无论风景有多美,我们都只能做短暂的欣赏。人生不需要完美,太完美了反而会有缺憾。  相似文献   

10.
王陶 《华章》2007,(1):38
死亡,自古以来始终以它独特的神秘性引人深思.死亡的困扰是任何一种试图对人生作总体思考的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提到死亡哲学,人们总是会想到西方哲学,可对于我们中国哲学来说,生死问题也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方面我国学术界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1.
无名 《成才之路》2012,(36):3-I0001
正人性中有许多美,常常滋养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人性之美犹如一盏明灯,照彻了人性的天空;也如一叶碧舟,载着我们驶向人生和成功的彼岸。正像飞鸟需要天空,游鱼需要江河一样,人性中不能缺少这种美。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霜雨雪之后,我更加感到,有一种人性之美必须具备。这种美,就叫克制。克制是一种意志,一种历练,是一种节制的美,忍耐的美。大凡有所作为,获取更大的成功者,一定是个有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如一片浩瀚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中,人类一代一代,从生老到病死,演绎着人生的壮烈.自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有随意人生,有热烈人生,有浪漫人生,也有闲适人生,等等.但唯一不变的是,从遥远的蒙昧时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寻觅,寻觅一种精神的最终归宿,一个精神的“家园”.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话来说,就是“寻觅心灵世界的芳草地”.最终,这归宿,这“家园”,这芳草地被找到了,它,就是美.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们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为了理想和青春,把美来追寻.”康德曾断言:“美创造了人.”一切美即集中体现出人的美.而人生中对美的情趣的追寻和体验最能体现人生美学意境追求的智慧.人也只有在美的追求中才能把自己的灵性呈现出来,使我们的世界笼罩上一个虔诚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因此,一切热爱生活的人,几乎都把世界和人生看作是美的化身,而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美的获得和充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因为有了花不常开的缺憾,人们才更加珍惜昙花一现的美丽;因为有了月不常圆的缺憾,人们才更加珍惜圆月播散清  相似文献   

14.
看了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虎踞钟山》后,我对其中的两个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感受。剧中的甘有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对另一个人物黄矛,我却感到她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以下,我分别来谈谈他俩,并由此论及该剧的艺术得失。先说曾有根。从他身上,我强烈感受到一种缺憾美。所谓缺憾美,美学上至今尚无明确的界说和深细的探究。我这里是指:那些具有各种缺憾的人,在其艰难曲折的人生征程中,虽然竭尽全力地拼搏奋斗终未能实现应达的目标,从中却充分显示其特有的崇高品性、人格魁力和精神境界,因而给人…  相似文献   

15.
王凤莲 《中学文科》2007,(9):138-138
米洛斯的维纳斯向我们展现了因失去双臂而拥有的美。人人都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歌颂残缺,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缺憾就是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人处处创造美,在教育中更是不断追寻美。真正的教育唯有始终关注人、思考人、研究人,才是美好的。现实中,教育却并非总是美好。我们盼望教育美好,照亮人生,照亮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人的想象力与一个人的生命力、理想、生活的渴求有关.也可以换一种表述,是与一个人的危机感,强劲欲望有关.一个没有危机感的人,一个欲望稀淡或衰退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想象力的.当一个人被挤压到窘境、绝境的时候.他的想象力会变得出奇的强健:我自己的体会是,每当我处于非常糟糕的时候,我的想象力就会从心底里如同潮水般漫上来.想象是因为你感觉到了缺憾--巨大的缺憾,缺憾越大,想象力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柳枝五首并序>为窗口,探析了李商隐爱情诗"缺憾美"的成因.文中指出,诗人选择的艺术形式使他的爱情诗具备了悲剧之美;诗人自我影像的投射,又赋予了这种美"缺憾"的特质,这最终成就了李商隐爱情诗独具的悲剧审美意蕴--"缺憾"之美.  相似文献   

19.
王亮 《教育艺术》2004,(1):52-54
美,因人而异,每人都有自己欣赏的美。人生美,是一种生活目标,是一种奋斗方向。追求人生美,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思念     
没有思念的人生是缺憾的人生。人生的五味中,思念是最芬芳的一味;人生的七彩中,思念是最美丽的一色。品味思念就是品味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