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中,有一章内容是《对环境的察觉》,在这章教材中有些内容应用到了透镜成像原理,但教材中对于透镜的成像原理又没有详细介绍.因此在初中科学竞赛题中有些题,如:当物体或透镜沿主光轴移动时,透镜的放大率如何变化?物像间距离等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些教师碰到这一问题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分析.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凸透镜成像时物像移动规律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教学重点,教材设计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得出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规律并真正理解也不容易。教材设计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中射频脉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现有教材及相关资料中关于射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序列中的作用原理的介绍相对较少,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以及相关行业的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中带来困难.正确认识射频脉冲的物理本质,理解磁共振成像原理中基础脉冲序列即自旋回波序列,以及反转恢复序列中射频脉冲的作用机制和物理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临床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学习、分析、和创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08,(2):90-92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旧教材中,本节要求教学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从知识和技能方面来看,新教材和原来差异不大,增加了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但是,教材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和信息的记录,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的"想想做做"栏目中有一个体会小孔成像的动手活动,教材提供的方法虽然简便,但屏幕暴露在外,成像不太清楚。笔者对其做了改进,即改用两个纸筒,不但使像呈现在暗室,而且成像清晰,能改变像距。另外,通过更换"镜头"、屏幕,更能演示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中的照相机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望远镜、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具有废物利用、操作简便、一物多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 ,凸透镜成像实验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 ,经常会有学生提出除了能看到教材中分析的 3种成像以外 ,不论把眼睛与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同侧或是两侧 ,都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蜡烛或正或倒的像 ,感到无法理解而提出疑问。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而提出的问题 ,我们教师切不可等闲视之、应付了事 ,而应引导学生对该现象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对学生的新发现表示赞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究竟能看到几种像 ?它们的成像原理如何 ?本文试着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将重点确定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把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对于实验探究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而此处确定为难点。  相似文献   

8.
三、关于物和像(一)教材分析教材以观察(或生活经验)与实验为基础,自第七章光的反射开始,就提出了物和像的概念,介绍了平面镜反射成像理论与虚像的概念;第八章光的折射中介绍了棱镜、凸透镜折射成像理论,进一步说明了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第九章光学仪器中介绍了通过组合在一起的简单光具的成像问题,定性地说明了助视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及物与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光现象的重点和难点:两种成像特点、三大规律、四种光路图、五种成像原理及眼睛和眼镜. 一、两种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垂直、正立、物像左右相反.  相似文献   

1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课的教学内容,选一节课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编写意图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但在教学与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比较清晰地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u>2f、f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82):13-14
对一道平面镜成像实验操作能力考查题的分析,就中考试题是如何考查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及平面镜成像和玻璃板成像的差别,进而指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对透镜成像原理及成像特点的掌握和应用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的关键.由于成像情况多,特点不一,成像规律难记易忘,并且单纯通过实验现象,容易理解不透.若是与物理学的作图法联系起来,则能促进我们对透镜成像原理的把握,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探究活动,要实现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二是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获得一些探究与创造学习的方法,三是让每个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就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为完成以上目标,我们对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供的实验装置提出下述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的探究实验之一。要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该实验探究,关键是器材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若按教材所述方案让学生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则学生是得不出一个  相似文献   

15.
简易照相机     
舒欣 《中学科技》2010,(2):44-45
物理课上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作过简单的介绍:它是利用透镜将物体成像在底片上。当然,实际照相机要复杂得多,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呢?来试试吧。  相似文献   

16.
《照相机》选自初三物理 教材第六章第三节。本课的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照相 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原 理的重要应用,因此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这个条件的得出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二次谐波显微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成像方法,在生物医学成像、新型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光学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的产生原理、主要特点和其技术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本文首先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对光传播过程中的费马克理,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理论进行一般性分析,进而从波动光学的角度,运用傅里叶分析的手段对薄透镜成像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104-106
基于已完成的自组荧光显微镜实验教学装置,研制了一套通过有序控制光谱仪和振镜实现显微光谱成像的装置,并开发了配套的光谱图像采集分析软件。利用该装置完成了量子点荧光样品的荧光光谱测量、白光照明成像和显微光谱成像等实验内容。该光谱成像装置的研制和实验设计能帮助学生掌握光谱成像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成像数据处理方法,拓展学生的研究内容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生必做物理实验之一.对比多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只进行平面镜垂直水平桌面这一情况的实验探究,而对于平面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的情况并没有提及.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遇到平面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的情况,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本文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完善实验方案,突破学生错误的前认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