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韵”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艺术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内容。文学翻译说到底是原作艺术意境的再现。文章主要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三方面,探讨张谷若先生对《还乡》原著美学意韵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2.
米歇尔·德·蒙田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这些随笔开创了随笔式文学的先河,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内涵,被称为“生活的学问”,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蒙田随笔》与《培根论人生》《帕斯卡尔随想录》三本书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相似文献   

3.
张岚 《华章》2011,(34)
本文以曹明伦译《培根随笔集》为研究对象,从真、善、美三个方面探讨该译本对培根原著Essays的完美再现,指出该译本不仅使读者收获知识,而且能够启发心智,陶冶情操,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从而很好地发挥了文学翻译传递外国文化精髓的功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散文的分类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生  相似文献   

5.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是一个在哲学、实验科学、法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卓有成就的大家。他的散文著作《论说随笔文集》突出地体现了他非凡的学识、高度的智慧、敏锐的见解、严密的推理、语言的功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传世精品。《论求知》是其中的著名篇章。该篇论说深刻透彻,文笔精练犀利,颇能代表培根散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邱槿 《海外英语》2022,(5):36-37+47
散文翻译难在传译原作之韵味。基于前人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刘士聪先生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提出了文学翻译“韵味说”,认为散文内在的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散文的韵味。该文拟从刘士聪“韵味说”的三个维度,探究葛浩文译本如何再现朱自清散文《春》的韵味,以期丰富“韵味说”的实践,为散文翻译鉴赏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Of Studies(《论读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传世佳作,其文风典雅明快、语言凝练简洁、修辞生动形象,警句迭出、寓意深刻。从探讨原文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体修辞入手,对王佐良先生经典译文中的一些译例进行了鉴赏分析,展示了王佐良先生的译文对原文文体和语言风格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9.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亦被奉为英国随笔的开山鼻祖,其作品《培根论说文集》是其主要的文学著作,为他赢得了文学上的不朽声誉。本文通过对比国内现今对于《培根论说文集》的研究,旨在对该作品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系统的综述,为英语学习者对该作品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思想情感丰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很难做到完全对等的翻译再现。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会直接影响诗歌文化信息和意境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本文在文学翻译悖论和诗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概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结合实例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加强对诗歌翻译的鉴赏,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论读书》是培根散文中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译者众多,但王佐良的中译本语言凝练,文笔流畅,传神地表达出了原作者的意图。本文试从乔治·斯坦纳翻译阐释运作理论的四步骤来分析王佐良《论读书》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2.
英国散文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文学的光荣和骄傲,就其对世界文学的重大影响而论,其重要性并不在那被称为英国王冠上的宝石——莎士比亚的戏剧——之下。英国散文生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16世纪末。由于时代的需要,英国散文家在本民族语言——英语——的基础上,汲取古希腊、罗马散文、希伯来的哲学和文学经典——《圣经》和法国蒙田的随笔等的营养创造出来。英国散文一旦生成之后,就朝气蓬勃向前发展,到了18世纪,英国散文就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圆熟、作者队伍强大、名家名作众多,以及深受读者青睐等诸多综合因素而凌驾于欧洲其他文明国家散文之上,对欧洲各国散文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浪潮的汹涌澎湃,英国散文对异国散文的影响更向全世界范围扩展开去。特别是英语日渐成为国际性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外语,作为英文典范之作的英国散文名家名篇,也就成了这许多国家大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经常朗读背诵的篇章了。在19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密尔的《群己权界论》(今译《自由论》——笔者),亚当·  相似文献   

13.
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文化随笔散文与单纯的文学散文不同:单纯的文学散文只是描述人生、情感、个人经历的东西,而文化随笔散文有更多的文化、文艺、思想和其他学科的气息。因此,文化随笔散文与其他散文样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更有文学和文化味;二是更有理性和思辩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各种文学体裁都在掊击传统与借鉴外国中寻求自身的话语定位。散文也是如此,一面批判桐城古文,要求摆脱古文学束缚,一面向外借鉴英法Essay建立现代散文的话语模式,形成了现代散文的两种风格:重叙事抒情的随笔和重哲理议论的杂感。这也正呼应了英国近代散文的两种风格,就其在当时的发展来看,叙事抒情的“兰姆风”影响更大一些。而重哲理议论的“培根风”在五四之初也得到很大发展。从Es-say对中国现代散文话语建立的影响以及现代散文对这一影响有选择的接受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现代散文的话语定位。  相似文献   

16.
散文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散文的翻译研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自然应该受到重视。近百年来,我国翻译界很重视小说和诗歌的翻译研究,研究散文翻译的成果相对较少。在现有散文翻译研究成果中,对散文蕴含的美学元素的挖掘还不够。传达散文的"美"是散文翻译中非常重要,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郁达夫《故都的秋》为文本,从语音美、词语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个层面,诠释散文翻译中美的再现。本文旨在为散文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尹贻娜 《英语广场》2020,(11):22-24
随着翻译活动的盛行,人们越来越追求翻译的质量。散文的翻译仍然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基于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本文分五个步骤对张培基先生的《白杨礼赞》英译版本进行赏析。张培基先生的译文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特征,用词考究,是学习散文翻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背景搜索培根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散文与莎士比亚的诗歌齐名。因此,被人称为"散文巨匠"和"哲学大师"。培根曾在自己的遗嘱中说:"我把灵魂遗赠给上帝……把躯体留给泥土;把名字留给后代和异国  相似文献   

20.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泽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待三个方面入手。该学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该理论能更好地译出散文的神韵,完整地传达散文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