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当代社会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正>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数学的各种理论无一不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果。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应围绕着问题设计。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的设计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数学的各种理论无一不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果.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数学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应围绕问题来设计.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解决是近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问题"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载体,"问题解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并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解决是近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问题"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载体,"问题解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并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指出:"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以问题为主线,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主动提问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问题的提出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9.
问题提出: 数学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同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洪卫 《教师》2010,(3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自古以来,提问能力就被认为是学生学习时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我国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近年来,"提出问题"已被提升到课程目标的制定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1].  相似文献   

13.
韦昊 《教师》2010,(31)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15.
洪卫 《教师》2010,(36):60-6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世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所谓策略指的就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的计策和谋略,它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指导性、灵活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多种策略解决现实生活中以及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数学问题的发现便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提出了数学问题,他们的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心里有疑团时,就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让学生学会提问,增强问题意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应用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近几年江苏高考中,每年必有一个应用题,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