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视点下的"戏剧"属于语言艺术,因而语文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就必须把握"语文"特征体现"语文"特点。说到戏剧教学的"语文价值",大概没有人会对如下阐释提出异议。戏剧是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戏剧教学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提升,甚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欣赏剧本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剧本的创作、对剧本文本以及表演的评论又是在进行写作实践活动……但是,如何进行戏剧教学呢?目前似乎还没有可以让多数语文教师普遍认同的方法。戏剧教学于是就有了如下情形:对剧本一读了之者有之,将剧本作为普通文本解读者有之,课堂上着力讲授戏剧知识者有之,不顾语文特点致力于戏剧表演者亦有之……本期刊登的四篇课例是几位一线教师的尝试与探索,七位评者的见解也只是一家之说,并不意味着是在为戏剧教学提供策略指导。我们希望以此引起同仁对戏剧教学更加深入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境构思、设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先后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特定情境。它们在引发悲剧、确定性格、决定动作、激发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特征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此剧享有经久不衰的美学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境设计艺术对现代剧本创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苏平 《学语文》2002,(2):12-12
作为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通过戏剧动作、冲突来表现主题。全剧的戏剧动作主要有七个:一是戏剧开场(序曲)。动作:械斗。两个世仇之家蒙太古家和凯普莱特家“三次为了口头上的一句空言,引起了市民的械斗”。这时的剧情充满了仇恨的调子。二是开端。场景是朱丽叶家的舞会。动作:一见钟情。罗密欧化妆前来一睹芳容,场面非常的喧闹,这通常是喜剧的开端。三是发展。这一段是另一种风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其笔下塑造了诸多的文学形象,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欧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大悲剧。为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本文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入手,通过对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与本剧的写作背景的分析,在看似偶然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并铺垫出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搬上银幕12次,其中,1968年由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不仅因为该片严格忠实于原著,更在于它合理地发展了原著,谱写出一首探讨人类永恒主题的爱情颂歌。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目的,在于了解故事与作者创作背景的影响,从而发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的递进式的各个伦理结。本文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了这个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7.
原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威廉·莎士比亚在16世纪晚期创作出来的,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两个年轻的恋人之间的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而在这里曾经经典且凄美的爱情传奇则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双关语为例,结合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的中译本,探讨如何理解和表达剧中双关语所体现的双重含义,并简单总结出一些双关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如我们所知,爱是盲目的,而中年之爱却比一般的爱都更为盲目。现年52岁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据信已与新婚妻子卡拉·布吕尼选择了罗密欧与朱丽  相似文献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母题相同.但在人物性格、悲剧精神和结局这三方面仍呈现出明显差异。无疑,这两部悲剧的不同特色与孕育它们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对两部悲剧这三方面的差异作了粗浅的分析井从文化角度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假死     
《海外英语》2011,(9):39-39
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为了能够和罗密欧重聚服毒假死。假死事件不仅会发生在莎翁的舞台上。现实生活中也有人“以死相欺”。  相似文献   

12.
蒋倩 《外国语文》2021,(2):35-44
莎士比亚在他的许多剧作中直接或间接地书写英国的瘟疫.《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关于瘟疫起源的叙事,既来自于基督教的神谴论,又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剧中关于瘟疫应对措施的叙事,既强调早期现代英国世俗统治者的隔离政策,又从精神领域强调基督教的忏悔祷告.基督教会,尤其是激进清教徒对当局的隔离政策既有反对又有妥协.剧中瘟疫叙事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边缘化”产生于两种历史文化语境。一是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文学不再作为政治的附庸而具有了自主性,文学按照自身的内在规律发展,同时政治对文学也不再予以强烈的干预,主流意识形态放松了对文学的过度管制。二是多元化的创作风格与创作趋向的形成,使文学的功能变得复杂化起来。如何看待文学的“边缘化”?如何估价文学家的地位?文学家如何担当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职责?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批评界加以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有许多政治家热衷于文学,也有许多文学家热衷于政治。但无论是从政治家的文学,还是文学家的政治,我们都可以看出,政治社会,不可能完全脱离开文学,文学的作用非常地大。我们又会清醒地看到,文学不能和政治完全等同起来,它有自己的特点,运用得当。它会起很好的作用,运用不当,它会起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戏剧大师在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作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本论文拟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剧作的梦境描写与做梦情节入手,分析两部剧作中对梦境的不同处理方式折射出中西不同社会文化氛围对剧作家的影响,而强调梦中“至情”论与梦背后“上帝”的存在又反映出二人所处文化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特对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次要人物劳伦斯神父的多重身份进行分析,对他在剧中所具有的悲剧见证人与导演者、预示结果者、叙述者和人文主义者等多重身份加以归纳整理,以此管窥莎士比亚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断被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搬上银幕,本文从莎剧本身的商业化和娱乐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来论述这部16世纪的诗剧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20.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所作的爱情悲剧,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生死之恋表达了作者人文主义思想。《西厢记》则是我国元代王实甫的代表作。此剧首次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呼声,具有时代进步性。这两部著作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文化背景,时代氛围也各不相同,但却有惊人的相似点。本文主要从主题、人物形象、戏剧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两剧本进行对比,总结了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