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向上 《档案天地》2009,(11):35-38
2009年9月15日。山东《大众日报》社迎来两位特殊客人一2年前轰动国内外的“杨禄奎事件”中受害人的儿子杨宝田和孙子杨淑惠,他们叔侄俩是专程来感谢在“杨禄奎事件”中仗义执言的《大众日报》和挺身而出的大众报人李万槐先生的。  相似文献   

2.
"曹汉现象"意指报人不以办报或从事新闻事业为终极目标,而将政治目的或个人政治地位等其他目标作为其新闻活动的最终归宿,直接与职业报人的理念相对.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或西方近代报业都曾短期或长期存在,但两相对比,其成因、发展、现实表现以及在新闻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都大相径庭.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入手,就中西方报人"曹汉现象"产生的背景、发生状态及对近代报业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并以此管窥整个近代报业的报人活动.  相似文献   

3.
苏应奎 《传媒》2000,(4):25-26
《滇池晨报》作为一张创刊仅一年有余的大型综合服务类日报,其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云南报人对新闻事业与新闻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张苗  张长乐 《新闻世界》2012,(8):186-187
邹韬奋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在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本文以其主编的“生活》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办报特点。  相似文献   

5.
吴希娟 《今传媒》2014,(5):167-168
民国是我国近代一个特殊的阶段,政军环境恰如五代时的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民国报人就在这个军阀割据、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舞台上演绎着他们的精彩。对民国时期的报人群体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史料,以一部分民国报人为样本,分析他们的生平和办报历程,进而探讨这一群体产生的大背景、社会地位、生存状态、文化年龄层次、性别情况等一系列总体特征,以及这群报人的角色分类、办报理念和对中国新闻事业乃至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在新闻实践中,范敬宜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观。笔者从如何发现和采访新闻、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记者的素养等方面,把范敬宜的新闻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瑚 《新闻记者》2007,(11):39-42
赵超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之一,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5年了。他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长期主编、用心呵护的《新民晚报》这份报纸。"新民"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份著名的报纸,而且还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二是他撰写的数以万篇的时评与杂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的综合性日报———《新京报》在北京创刊。看着报名,令人不禁想起85年前著名报人邵飘萍创办的《京报》。1918年10月5日,邵在北京创办《京报》,以“供改良我国新闻事业之试验,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该报评论时政,抨击列强侵略政策和军阀专制统治,成为影响巨大的著名报纸。虽然《新京报》称“不敢掠人之美”,不认为自己办报是对旧《京报》的复刊行动,但今天的《新京报》同样可算作“供改良我国新闻事业之试验”,因为它是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报刊延安《解放日报》对当时宣传中共的政策、方针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的诞生也是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成功性事件。其中,其对于新闻理论的探索,不仅为当时的新闻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新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而且对抗战以后各个阶段的新闻事业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此外,当时报人对理论探索的精神也值得当下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从业者学习。  相似文献   

10.
成舍我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间报人,一生从事新闻事业,先后创办北平《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南京《民生报》,上海《立报》,重庆《世界日报》,香港《立报》,台湾《立报》等多家民营独立报纸,以及北平、桂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报刊实践家和新闻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张季鸾与邵飘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两位报人,他们不但在旧中国的报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而且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两位报人就保持着不寻常的友谊,共同进行的反对袁世凯及其走狗所推行的反动黑暗独裁专制的斗争以及献身新闻事业的精神,成为联系他们之间友谊的纽带。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肆无忌惮地实行反革命专制独裁,经常用金钱收买愿为他效劳的报刊,用武力封闭反对他的报馆,逮捕以至杀害反对他的报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党早期的领导者和我党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博古为中共新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毛泽东新闻思想,结合办报与通讯工作的实际,对党报编辑、管理与新闻写作及通讯网的建立作了大量的科学的多方面的阐述,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经验参考,对于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总结、研究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至国共内战时期,北京和上海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跌宕起伏之地.这一北一南两个新闻中心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报纸和报人.《京报》创办者邵飘萍和《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一个新闻记者,一个新闻事业家,在不同的地方为着相同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与新闻结缘、开始新闻生涯都始于《申报》;他们本着“新闻救国”的思想,不畏强权,在追求各自新闻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们最终因为新闻报道惹来祸螭,为当权者所杀害.邵飘萍同史量才的新闻思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陈桃  梁含雪 《新闻世界》2011,(7):154-155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申报》的言论和史量才的办报活动进行梳理,考察民国时期报人办报活动与政府言论政策的博弈进程,探究民国时期民营报人和报纸的生存状态。国民政府在与史量才的博弈中,曾以"禁邮"和"暗杀"为手段却未达到目的,而史量才则通过个人活动和《申报》的言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舍我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报业经营家、中国报业托拉斯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成立了“世界报系”,创办了《民生报》、《立报》,创建了新闻学校。他的新闻从业生涯集业务工作者和报业经营者于一身,这一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集中体现为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一万五千名老新闻工作者新年前夕荣获中国记协颁发的荣誉证书和证章。这些老新闻工作者都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以上。他们中间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开创新闻事业的“老报人”、“老电台”,也有建国后  相似文献   

17.
艾力 《青年记者》2004,(8):25-27
在南方人的眼中,北京人是不会做新闻的。北京报人爱做预测性的、指导性的、策划性的新闻。把不是新闻的东西做成新闻,在北京报人眼中是最有本事的人。北京报人所做的新闻,一般都是编辑自认为是新闻的东西,做好了再指导百姓去看。  相似文献   

18.
做一个独立的报人,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梦想和追求。为此,他在新闻事业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以其罕见的勇气和才能进行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林盼 《新闻大学》2012,(1):21-27
近代中国新式媒体的诞生及发展,深受英国报刊的影响,尤其是《泰晤士报》,更是广受中国报人的推崇,亦有不少报人将《泰晤士报》作为标杆,对该报的经营理念、体例规划等方面进行学习及借鉴。本文从晚清报人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追崇与仿效入手,观察西方报业对中国新闻业草创时期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新闻学专业刊物,是1918年在北京创刊的《新闻周刊》。她是毛泽东当过会员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会刊。从1918年到现在,中国的新闻学专业刊物已经有了88年的历史,累计出版的同类刊物已经不下一百种。她们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是同步的,互动的。她们在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高潮中诞生,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浪潮的涌动起伏而涌动起伏,同时也对各时期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