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理应成为课程教学的引领者.要引领,须先深入课堂.只有沉下心来走进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切感受教师的需要,看到学校课堂教学的本真面目,从而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脉搏,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那么,校长以何种方式深人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施文龙 《上海教育》2008,(14):51-52
时下,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上海的二期课改也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何提高学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实现课改既定目标的关键,而基层学校课程教学的实践成效是最终考量上海二期课改成果的主要指标。因此,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引领者、管理者和实践者,中小学校长必须走进学校课程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思想引领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课改中,校长对于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实施教学领导的根本。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实现校长在新课改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怎样做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呢?。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中,校长对于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实施教学领导的根本。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实现校长在新课改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怎样做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呢?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作为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教研员只有深入课程改革第一线,才能及时发现课程改革中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只有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挥,给予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课程引领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开拓性的项目,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标志。作为校长,应具有深刻的课程理解力、独特个性的课程开发力和协调高效的课程统整力,这样才能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向前发展,发挥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明华 《上海教育》2007,(9B):53-53
校长一定要多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好的课程理念、课程方案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俞建彬 《上海教育》2008,(10):52-52
课堂是学校真正发生教育的主阵地,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示范。校长是教师的教师,现在校长很多是从教学骨干提拔上来的,有的本身就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都在讲学校文化,校本文化,我认为校长走进课堂听课,研究课就是极好的学校文化。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回归。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校长工作的本职,上课、听课是校长的天职。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各种新的挑战。校长作为学校课改的引领者、推进者,如何带领师生走进新课程,如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校长不仅要善于抓重点,而且还要善于抓中心。学校工作有"三个中心",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三个中心"是教育者所普遍认同的,然而课堂占去了学生在校时间的8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任何学校管理都将是无效的。校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校长听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监  相似文献   

13.
杨荣 《上海教育》2007,(10B):48-49
课程作为育人的“蓝图”,只有借助课堂才能真正起到育人之作用,如果说领导、专家是课程的宏观领导者,区级层面则是课程改革的中观领导者,而基层学校的校长则是课程领导的微观实践者。通过校长的工作,可以使国家的课程方案从文本方式得以转化为育人形态。在此“下嫁”的过程中,校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承担课程领导的责任,也是校长管理新的领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蒋东标 《上海教育》2008,(14):48-49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在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如何让变革真正在课堂中发生,是当前学校管理的着力点,也是学校最高管理者——校长的第一责任。在学校中,校长是课改理念的最先承接者,是课改理念的最重要传播者,也应该是课改推进的引领者与实践者,当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发生碰撞、改革要求与教师现状存在反差之时,  相似文献   

15.
测试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这些方式改变的成效性,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体现,而测试则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形式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校长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如何让老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把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苦苦思考而不易消解的困惑,以往那种听几场课程专家的生动讲座,看几节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优质课展示”,搞几次课堂教学研讨开放日活动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不够的。为拓宽校长工作思路,本期刊登了一组案例,展示了三个实验区开展“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新鲜做法,以飨校长及教师。  相似文献   

18.
时下,许多教育管理者一旦成了一校之长后,往往会过分官员化,行政上发号施令,关系上远离教师,待遇上习惯于搞特殊化,游离于课堂之外,脱离课堂教学。而作为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的指挥者——校长,不亲自参与教学实践,不亲自走进课堂,不亲自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亲自接触课本,就不可能对教学实践有深刻感受,就很难对如何抓好教学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就很难把握住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从严治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为此,校长只有深入课堂,熟悉教学工作,才能了解教学实际,才能探索出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观点     
《中国德育》2014,(14):5
正深入课堂,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对于校长来说,至关重要。开发、实施、更新和评价高质量的课程,每一步都需要校长去思考、去组织、去应用、去管理。如何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呢?深入课堂是关键。课堂最能反映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掌握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以及课程的实施与整合。校长不仅要深入课堂,更要研究课堂,以便站在新的高度,从新的视角,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对学校的课程改革作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