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罗伟章的中篇新作《我们的路》最早发表在《长城》2005年第3期.发表后被多家杂志转载.好评如潮。冯敏在《小说选刊》2006年第1期中认为:罗伟章在小说中反映的农村.恰恰是当下真实的农村.至少是西部地区真实的农村;而罗伟章笔下的农民.并不是被充分意义化和类型化的农民,而是有血有肉有着真实情感的现实中人。冯敏还指出这么一种感觉:在罗伟章的小说中看不到作家的优越感,而是感觉到作家胸膛贴近大地时所散发的体温。应该说,冯敏的评价和感受是准确的。用底层叙事来关注民生苦难.用自己的真诚来写出时代的真实,并通过这种真实的展示来刺痛我们麻木的神经并唤醒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罗伟章的中篇小说《奸细》表现了教育产业化之后,一个普通教师在生存困境中的艰难选择。他一面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精神追求,同时又难以抵挡巨大的物质生活的诱惑。他处在坚守还是背叛的两难选择之中,在精神和物质的冲击中挣扎,并不断对生命价值以及灵魂进行追问。  相似文献   

3.
《星星点灯》这部小说体现出罗伟章对自己的超越:其一,对底层的表现从原来的平视转为俯视,作者站在人性的制高点俯瞰底层,不缺乏对底层的同情,但更多的是质疑与批判,批判了底层的堕落,使底层文学重新回到百年新文学的经典话题——思想启蒙;其二,从一个人的成长转到几个底层人之间的战争。罗伟章对自身的超越昭示我们:底层叙事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罗伟章在当代文坛上是一位值得关注的生力军,也是2021年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的获得者。他的长篇小说《声音史》和中篇小说集《寂静史》都是对乡村的现代化进行书写。他以宏阔目光来面对正在发生的时代之变,并以独特的视角来对其进行文学的烛照。他在小说中对现代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予以了深刻的反思和批评,同时秉承着人文关怀表示同情与理解。此外,罗伟章还为两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施以了审美的光辉,使其在情节的发展中显现出一种崇高感。  相似文献   

5.
50年代初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文艺界对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进行了简单、粗暴、不公正的批判,从而没有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现在,我们从作品实际出发,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路     
钱之舟 《作文大王》2007,(30):18-22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路     
翻过最后一页。心,淡淡的、朦胧的痛。从开始看《天使街23号》到现在,一直都觉得结局也许是苏佑慧和金月夜在一起,尽管喜欢的是李哲羽。但是,始终觉得金月夜才是真正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路     
没有人拥有地图,自己又身在何处?——题记刘若英的照片突然出现在《英语周报》角落里。于是在晚自习的某个片断,当四周的大脑沉浸在与作业搏斗的无限快乐中时,我的思路却不可救药地短路,像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偶遇身型彪悍的小强,脑中闪过生物老师精辟的论断——高蛋白,有益身心。  相似文献   

9.
《河北自学考试》为我们铺平前进的路董占辉参加自学考试往往面临许多问题,诸如怎样才能尽快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内容结构、重点、难点?遇到疑难问题怎样解决?题型有什么特点?答题有什么要领?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更适合本学科的特点?……这一个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绊脚...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不知道余一鸣的"稻草人"这个意象是否受到艾略特"空心人"的影响:"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稻草人/互相依靠/头脑子塞满了稻草。"这样比较似有简单粗暴之嫌,因为一个描写迷失茫然、无所依靠的现代人,一个是中国乡村老奶奶扎制的稻草人。但它们无疑有着以下共同点:都是空心,都"有声无形,有影无色",都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在1984年由原来的普通中学改为职业高中,1989年又改为职业中专。几年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感到,办好一所城市职业学校必须要紧紧抓住联合办学这一“龙头”,更新观念,引进竞争机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读书方法不一样,效率自然也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和学习方法有关啦!每个人不是必须得从别人身上把他那套学习方法生搬硬套下来,而是要吸取他人对于他和我们本身相同点的对应方法,如果那套学习方法不大适合自己。应对症下药,自己寻找或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易晖 《成长》2007,(3):91-93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这个传说已经飞离了历史与现实人生的大地,成为一些意义或形象的“标本”,一句话,它早已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而如今,作家苏童要来给这个意义或形象“标本”注入文学质料,注入生命和情感的“汁液”。用“注入”一词是因为他仍然利用了这个传说的外壳,而不是像现如今许多新派作者那样,在重构故事的同时颠覆或戏说掉整个故事、整个意义和形象。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下,时代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英雄人物,他们天资聪明,豪气十足。但是,在此同时,弱者也一同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正很难说,我是被《我们的清晨》里的哪一种气质所打动。或许是它不断提及的那一碗麻辣在舌尖上跳芭蕾的熟悉的重庆小面,或许是它在多重人物关系里映照出来的柔软丰盈又五味杂陈的一番番心曲。总之,小说的篇幅很短,却容纳着颇为复杂的情绪、感喟与故事界面,富有弹性与张力。《我们的清晨》在两个城市边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九月,我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回到北京,大约是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时候,接到了长篇小说稿《生活的路》。我是一天中午下班时把它带回家去的,从下午开始读,一读就放不下,吃过晚饭之后继续读,一直读到夜里凌晨三时,可谓一气读完。阅读这部书稿,我一直很兴奋,越读越兴奋,中间流过两次眼泪,读到最后时,抓起铅笔,抑制不住地在稿末写了祝贺的话,我现在还记得的有。“……努力吧,你是大有希望的!”这时,我还没有见过竹林同志。  相似文献   

18.
题《路》     
是谁.用一册册书本铺就这一层层台级啊,知识的风景线原来如此美丽每一曲虫鸣,每一曲乌语甚至每一片绿叶都展现着奇迹我们谛听,我们观察把每个细节都珍贵地存进记忆走,到更高的中峰顶上去那里将会更加美丽神奇是谁,用一册册书本偏下台级敬礼!谢谢你,我们谢谢你1题《路》@雷抒雁~~  相似文献   

19.
在《感怀与退想》一文中,我曾说过作为一个充满了隐喻意味的象征符号,“乡村”并不总是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中国作家笔下:无论是借乡村俚事的人情之美批判城市文明,还是驻足于旷野大地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自从读过博尔赫斯的《阿莱夫》之后,我便对这个直径只有两三公分的小球着了迷.想想吧:当你站在阿莱夫面前,你能够从中看到你自己,然后是你所居住的房屋、街道、城市、国家、地球、你爱的人、抚摸过的植物、领略过的风光,而且每一样东西的比例都和现实完全相同,没有丝毫缩小或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