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舰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相似文献   

2.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司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相似文献   

3.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  相似文献   

4.
传说黄帝时中国就有官吏。为了区别官吏的等级,国君使用不同的颜色染制官服,使人们从视觉上能直接判断官员等级的高低。随着领土的扩大,政务的增多,官吏越来越多,其等级的划分也更加细致、复杂,旧有的颜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国君不得不命令工匠寻找、配制新颜色,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丝帛染色的发展。当众多的新颜色用于官服染色时,又反过来完备了官吏的等级制。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文章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并以表示不同颜色的古文字为佐证,来简略论述周代至秦汉时丝帛染色业与官吏等级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座中注下谁最多,江州司马奇衫湿。”注释说:“青,古代官职低的服色。’们学们读到这里纷纷提出疑问,古代的官阶和服色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官职穿什么颜色的官服?其实,这是个有关古代官服的颜色的文化常识问题。衣饰上的限制自古迄清都是用以区别贵贱的一种标志。官吏的朝服公服,其形式、颜色不同于常服。官吏又因官阶不同而服色不同。至于商人、奴仆、娼妓等,不与庶人同列,限制更苛;;衣料的质地也有讲究,庶人只能穿粗布衣。封建时代,黄色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成为…  相似文献   

6.
两晋时期,官员俸禄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通过调整官员俸禄,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等措施来增加官员收入。这一时期,帝王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给予相应的特权和赏赐;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来优恤患病官吏;赏赐钱物来救恤贫穷官吏,同时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官员死后,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赠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并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致仕制度伴随封建官僚任命制的出现而产生 ,它最初形成于汉代。之后 ,历代王朝相互承袭 ,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 ,最终形成以“年龄、身体状况、品级”三大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古代官吏致仕制度。封建君主通过“升官晋阶、参听朝政、恩荫子孙、特殊礼遇、给予俸禄、赐物”等六方面的措施 ,基本能有效安置致仕官吏 ,使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由于时代局限 ,致仕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 ,主要施用于高级官吏 ,受皇帝个人意志左右 ,未能形成严密的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8.
“衣冠禽兽”一词比喻道德败坏。“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颇有点令人羡慕的味道。明代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音希翅,鸟名);八品绣黄鹂  相似文献   

9.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鸟;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当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官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衣冠禽兽”就演变成为…  相似文献   

10.
补白三则     
东晋南朝的“棋品” 东晋南朝是围棋极为盛行的时期。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出现了衡量棋手水平的等级标准—棋品。 棋品最早出现于东晋时期,东晋人范汪曾撰有《棋九品序录》一书,就是记录当时棋手品级的著作。棋品,类似今天的围棋段位,亦划分为九,但次序相反,以第一品为上。东晋南朝时期,具备一定水平的棋手都有品级。像南朝刘宋羊玄保,“善弈棋,棋品第三”;南朝宋、齐之间,琅琊人王抗棋术最精,为当时第一品,吴郡人褚思庄“思  相似文献   

11.
《出师表》开头一句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祖。”“崩温”课本解释为“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那么黄帝的死亡为啥要。/崩祖”2在古代阶级社会中,等级森严,不仅活人分等级,对人死了的称法也分等级。《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爱,大夫日率,士日不禄,庶人口死。”在中央集权制废除诸侯后,把官吏分为龙品,以后就按品级来定人死后的称法。《唐书·受官志》记载:“凡丧,二品以上称爱,五品以上称李,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为什么帝王“死”称“崩’”呢?这是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神化自己,说“天…  相似文献   

12.
黄金的应用     
尽人皆知,黄金可以做成精美的装饰品。黄金饰品有纯金做的,但更多的是用“K金”。K金是黄金制品纯度品级的标志。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的“戊戌维新”,已彪炳于近代中国的史册。人们凡谈到戌戊变法,势必联系“康梁”,这是无可异议的。但是,如果没有清廷同情、支持变法维新的爱国官吏,特别是品衔较低的官吏大力合作,也是很难掀起这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的。本文试就杨深秀在“戊戍维新”中的具体贡献,以反映爱国官吏于变法维新运动中所起作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人伦鉴视”之学的影响,魏晋文人形成了对女性美的病态追求,表现为“好服妇人之服”,“动静粉白不离手”等追求女性美的病态行为。魏晋文人的这种风尚不仅在当时颇为流行,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官吏选拔时的重貌轻才和小说中男子容貌和言行举止明显呈现出女性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6,(7B):20-20
一套以汉服为蓝本设计的“中国式学位服”方案在网络流传,引发人们对“复兴汉服”的再度关注。从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网友举行的祭祀、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他们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来宣传、推广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马久成认为,学位和学位服本来就是西方舶来品,具有鲜明服饰特征,也遵循国际惯例;而所谓的“中国式学位服”像是古代官服,把汉代的服装生搬硬套到我们现在的服装里来,符号指向存在偏差。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包铭新认为,没必要非强调汉服服饰,毕竟汉族不是中国唯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小之分。同一职官,因设在不同衙门而品级不同。中央机构的堂官(长官)之间有档次及同档次中的等次差别。还有诸如大九卿、小九卿之分,等等。这些等次之多,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细致及其复杂性,有的还关系官员的特权、选官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同一机构的堂官与属员司官档次差别较大,在因才选官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清代与职官等次有关的现象还出现某些重要变化,如京官高于外官的传统差别,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官场观念中有所改变,有的官员追求外任。官场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于官员选任制度也有所冲击。  相似文献   

17.
播州宣慰司地处偏僻,杨氏借其列祖余威经略播州,自洪武至万历历经九代,多次受赐服,所赐之服不仅有品官的官服,还有麒麟服、蟒衣、飞鱼服.赐服制在明中后期形成滥赐的局面,表面上看.这是明中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是明中央政府财力匮乏时的管理新手段.播州宣慰司杨氏的赐服经历就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18.
纳春英 《历史教学》2007,(14):20-24
播州宣慰司地处偏僻,杨氏借其列祖余威经略播州,自洪武至万历历经九代,多次受赐服,所赐之服不仅有品官的官服,还有麒麟服、蟒衣、飞鱼服.赐服制在明中后期形成滥赐的局面,表面上看.这是明中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是明中央政府财力匮乏时的管理新手段.播州宣慰司杨氏的赐服经历就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19.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对于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唐长孺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曾著有《九品中正制度试释》加以详密的考证。他在文中指出:州郡的中正虽然以九种品级来评定属下人物,但是一品却是虚设的,实际的最高品级只是二品。高门子弟可以称为“二品之精”或“灼然二品”,但却不能进至一品。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合乎当时实际情况的。不过,为什么九品中正制度中一品会虚设,唐先生没有加以申论,迄今史学界似亦无人著文探究。本文拟对此作一解释,以加深对这一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为防官吏贪赃枉法,采取了预防与惩罚相结合的措施:第一,崇俭倡廉,皇帝以身作则;第二,在告诫官吏勿贪的基础上,制定“职官犯赃同职相纠察法”;第三,对犯“赃罪”较轻的官吏给予杖罚,目的是让他们明廉耻;第四,对于再犯“赃罪”之吏,不论赃数多寡,一律除名,而对于除名之吏,重新任用则很慎重;第五,对于贪赃数额巨大之吏,则诛杀或杖后诛杀;第六,皇亲国戚或子弟、亲兵等犯有“赃罪”,同样严惩不贷。由于措施得力,大定一朝的吏治较为清明,世宗遂享有“小尧舜”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