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琴 《学周刊C版》2011,(10):164-1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转变.要实现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简单说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只有规范的课程体系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我们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入手,着力分析了达到相应课程目标的影响因素,力求解决教师在课改中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为此,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以下转变:角色的转变;行为的转变;观念的转变;自身素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因素,如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本身的特点、教师实际教学"采用的理论"与变革"所倡导的理论"不一致,等等。帮助教师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有:学会反思、参与教研、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思维方式、创设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师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前提,但教师报告的观念往往与其内隐观念存在着不一致,而真正指导其教学行为的恰恰是这些内隐的观念。影响教师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因素包括其所持的教育观念、旧有数学教学观念等内部因素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方式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推进语学科新课程改革,教师务需转变传统教学意识,关注学生发展进程中的种种期待,全面培养学生的语素养。所谓转变传统教学意识,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常规教学为我们创设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意识,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常规教学进行认真地审读。从中把握新课程理念对常规教学的冲击点,以此为突破口,重新确立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和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对于一线广大教师来说,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将得到发展的机遇。作为具体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观念以及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成为影响新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要指导帮助教师尽快实现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设计教学方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知识分类观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框架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可以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以及价值性知识三类.这种知识的分类,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供给了一种分析框架:它有利于教师整体理解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能够诊断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设计教学方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上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仍优先考虑知识与技能目标,其它目标则关注较少;教学资源的挖掘没有完全将学生置于资源载体的地位,并缺乏学科整合意识;课堂师生互动较为忽视与"中等生"互动;学习动机的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外在的奖惩措施等。基于此,本研究对影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上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仍优先考虑知识与技能目标,其它目标则关注较少;教学资源的挖掘没有完全将学生置于资源载体的地位,并缺乏学科整合意识;课堂师生互动较为忽视与“中等生”互动;学习动机的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外在的奖惩措施等。基于此,本研究对影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思想决定着行为.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理解为“讲”、“练”、“考”,是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模式是以老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知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新课程改革使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转向学生知识的形成及学生能力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4.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表面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如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行为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要转变教师教学态度,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态度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坤 《学语文》2005,(1):19-19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非是一种完全式的摒弃,而是一种转旧为新的改良运动。因而,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才能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激活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从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行为转变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在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要求掌握”这一教材经典式的定义,限制和束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教材”需要重新定义为“供师生学习、分析、研究、探索用的基本材料”。由此引发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产生一系列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对于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总结.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阐述了学前教育教师教学行为定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影响学前教育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形成的因素,井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从而为斌方面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它研究的不仅仪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佘利苏 《海外英语》2012,(6):69-70,79
该文通过对比传统的和新时期的教师教学行为,并且结合大专院校的特殊性,揭示出优化大专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必要的。该篇论文从五个方面呈现了大专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必要性。所做的这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以获取丰硕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