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壬午(乾隆二十七年)说,二是癸未(乾隆二十八年)说,三是甲申(乾隆二十九年)说。 1928年,胡适先生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根据甲戌本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认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762年2月12日)。 1947年,周汝昌根据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此诗约作于癸未年二月),认为曹雪芹“壬午除夕”并没有死。若是死了,敦敏怎么还会在癸未年的年初约曹雪芹于“上巳前三日”前去赏花饮酒呢?再者,《四松堂集》底本有《挽曹雪  相似文献   

2.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时间是讨论曹雪芹卒年的关键。因为在《懋斋诗抄》的原件上,《古刹小憩》《过贻谋东轩》《典裘》和《小诗代简》这4首诗是紧密接连抄写的,没有剪贴的痕迹;又因为《过貽谋东轩》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所以,《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乾隆二十五年春曹雪芹不在北京。"上巳前三日",应为二月底。敦诚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日到北京北郊山区旅游,不在家;因此,《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不会写于乾隆二十七年。敦敏所主办暨邀请的这次聚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预言的聚会)的地点是敦敏家,不是敦诚家。  相似文献   

3.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时间是讨论曹雪芹卒年的关键。因为在(《懋斋诗抄》的原件上,《古刹小憩))《过贻谋东轩》《典裘》和《小诗代简》这4首诗是紧密接连抄写的,没有剪贴的痕迹;又因为《过胎谋东轩》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所以,《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乾隆二十五年春曹雪芹不在北京。“上巳前三日”,应为二月底。敦诚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日到北京北郊山区旅游,不在家;因此,《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不会写于乾隆二十七年。敦敏所主办暨邀请的这次聚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预言的聚会)的地点是敦敏家,不是敦诚家。  相似文献   

4.
芹红新语     
一、“白雪歌残梦正长”——漫谈《红楼梦》稿本抄本及雪芹文物“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①一代文豪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离开了人世。②——下一年初秋,雪芹生前友人张宜泉从居处海淀③去西山,凭吊雪芹故居,写了《伤芹溪居士》一首悼诗,中有“白雪歌残梦正长”之句。④这句诗里的“梦”宇,红学研究者认为与《红楼梦》有关联,而在诗句里用了“歌残”、“梦正长”字眼,可说异乎寻常,是否张宜泉在雪芹逝世半年后,就得知雪芹遗稿发生了意外之事?发此慨叹;还是寓有其他意思。观察一下时代背景:一是,几处记载,乾隆帝弘历曾“索阅”《红楼梦》槁;⑤二是,弘旿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认为“其中有碍语”;三是,脂评提到八十回后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问题,截至目前为止,有两种意见引起论者的重视,那就是“丰润”说和“辽东”说。 曹雪芹祖籍“丰润”说,最早是1931年李玄伯在《曹雪芹家世新考》一文中提出来的。此后提出此说的,是署名“守常”者于1947年12月4日在北平《新民晚报》“北海”版上刊登的《曹雪芹籍贯》一文,这篇短文进一步明确提出“曹雪芹上世本为丰润人”。但真正为“丰润”说奠定基础的是周汝昌先生。周先生于1947—1948年草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作为小说家的声名,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是要说曹雪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这恐怕就要拿出一点证据来,否则就会有人说是标新立异,近乎发“怪论”。说起来,曹雪芹还确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杰出的诗人。证据有三:(1)敦诚、敦敏兄弟和张宜泉诗文集中的记载;(2)他代《红楼梦》中各色人物写下的  相似文献   

7.
杨向奎先生早年即拥护曹雪芹祖籍“丰润说”。1992年8月2日《人民日报》《曹雪芹究竟生在哪里?葬于何方?》又报道说:“他(生按:指杨向奎)进一步论证了曹雪芹即丰润曹鼎望之嫡孙,曹鋡之子。因曹鋡自幼寄养在曹寅家,曹雪芹便在曹寅家长大。”接着,1993年7月3日《光明日报》报道:《丰润县就曹氏墓志鋡、墓碑举办研讨会,曹雪芹祖籍研究有新发现》,引述杨先生话说:“曹寅之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仅仅享有“四十年华”;《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的仅仅八十回。这怎能不使人“徒唤奈何”、“以未窥全豹为恨”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要写到多少回?这又是个猜不透的谜!“脂砚斋”时而说“全部”是“百回”,时而说是“百十回”。裕瑞说,曹雪芹“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在南京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舘公布了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十一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于报导中说:“参加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专家认为、这件档案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曹雪芹提出了新课题。”“为考证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谁、也提出了新的线索。”本文拟就雪芹的生父问题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作者问题自从该书出现以来,一直是热门话题,只不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时强时弱而已。最近一段时间,这个热门话题更显其"热",各种说法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传统的"曹作高续"说受到了挑战。其实,拘泥于曹雪芹著作《红楼梦》,的确会碰到很多问题,但如果稍稍拓展一下视角,将《红楼梦》的著作权归于曹雪芹家族,而将曹雪芹定位为并未完全定稿的"写定者",很多遭到质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杏花雨”,常见于诗中,但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胡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都是实写,也就是说写的真是春雨;而另外一种杏雨是虚写,是比喻,把杏花比喻成雨。敦敏《小诗代柬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园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生平家世史料探索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中国《红楼梦》学会、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江苏省文化局、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江海学刊》编辑部等五个单位在曹雪芹诞生地——金陵,联合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继一九六三年芹逝二百周年祭之后的一次重要纪念活动.主办单位在开会通知上说明:纪念活动在此际召开,"是依照一九六三年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先例.有关曹雪芹卒年问题的各种意见,按照双百方针,均可各抒所见,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13.
从《江宁府志》曹玺传可得出结论:曹锡远即为曹雪芹上世入辽始祖。辽阳一籍并非铁岭一籍;曹雪芹关外祖籍应是辽阳;曹锡远乃曹端可七世孙曹以缮,曹以缮之名列于《南昌北直合谱》和《氵更阳曹氏族谱》上,因此说曹寅为“丰润人”也不错。曹玺确为宋枢密武惠王彬之后。说曹雪芹关内祖籍丰润比原来更有根据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于侯方域的《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一文的写作时间,学术界根据此文的篇题,认为是作于崇祯“癸未”,即1643年。但是,根据与侯方域同时代的学者兼文学家、艺术家周亮工的《赖古堂集》中的《与吴冠五》一文,可论定侯方域此文作于阮大铖死后,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侯方域个人及其古文创作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刘希夷此诗从红颜女子写到白头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有很深的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17.
李金焕老师认为如果视太守对待罗敷是调戏行为,那么“行者”等对待罗敷的行为至少可以说怀有邪念。这样,《陌上桑》就无艺术价值可言,成了一首只具有低级趣味的调情之作了。其实传统文学精品《陌上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折射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对其主旨的全面把握是很重要的。它通过罗敷形象表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即人之美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罗敷之美如果仅限于外貌之美,就使我们感到美的苍白。而且可以设想,如果罗敷真的同意委身于太守,那么她在千百年来的读者心中就不可能有那么光彩动人的形象。因为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8.
一七六四年旧历除夕,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作家、《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曹雪芹,在贫寒潦倒的困境中与世长辞了。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再找不出一个作家之死比曹雪芹之死更令人惋惜的了,因为他是在没有全部完成《红楼梦》这本巨著的情况下,带着未竞之志离开人间的。  相似文献   

19.
曾经说过要给我们的故事写篇文章,题目就叫《我的情慢慢划过你的网》,现在,离我去意大利还有24小时,我要兑现我曾经说过的话。如果我那天没有生病,我就不会逃课回家;如果我是一个听话的病人,我就不会不安分地溜到网吧;如果我不那么臭美地写什么,如果网上无美女,那么我就是特例,你就不会把我列为好友;那么我就不会认识你,就没有那么多的接下  相似文献   

20.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诗,《玉台新咏》和《全唐诗》均收录,《全唐诗》系误收。谢览于天监十二年任吴兴太守,且卒于任上;该诗即修道之人吴兴妖神因伤谢览之逝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