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唐诗中"寒食"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的“寒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直接继承了先唐诗歌中感伤忧愁、忧生嗟世的意蕴,但由于时代的不同、诗人所处环境的变化,唐诗中的寒食在意义上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大致可包括五种不同的情感意蕴,即:别思怀人、哀亡悼死、隐情逸志、时世感慨及含媚嘉悦,这对后世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在节日期间禁明火、食冷餐的习俗而得名。然而,这一民间习俗发展曲折,经历了汉代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衰落再到唐宋盛极一时的过程。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儒家化过程导致寒食节发展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3.
唐代都城长安是大唐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浓缩,是盛世文化体系的典型代表,它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辉煌灿烂的文化,是盛唐时期人们的生活家园和精神憩园,其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蕴藉鲜活地存在于民间生活中。本文从民间生活状态中、从长安节序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长安文化,通过享受生活崇尚浪漫的上巳踏青活动、寒食清明的全民娱乐游戏活动、万民狂欢的上元不夜城、登高望远的重阳时节等不同的角度,感受大唐时代风气和大唐精神魅力,这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的寒食诗在意象选取上展现了他的独到眼光,其运用也显示了高超手法。作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在唐宋寒食诗深厚情感意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了“寒食”独特的取向;除此之外,元好问在他的寒食诗中引入新的物象或将以往寒食诗常用的意象翻新,构筑遗山寒食诗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具有非常突出的矛盾色彩。一方面充满庄严肃穆,另一方面又满载欢快轻松,这和清明节的形成有直接关联。上巳寒食清明在时间上的接近性,使得这三个节日的习俗在唐代开始融合在一起,节日的习俗界限也不那么清楚,至宋代以后,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成为了今天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6.
韩翃的《寒食》诗,在近半个世纪里被指认为讽刺诗乃至政治讽刺诗,但根据相关的历史事实、改火制度、民间习俗和作者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材料考证,它其实是一首描摹社会风情的诗篇,而对这首诗的误解有20世纪中期特殊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寒食 (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9.
寒食节在农历的三月,寒食节又称禁烟节,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起于春秋时介子推故事。“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字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卢象《寒食》),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7,(4):118-118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形成了"三大行书"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分别来欣赏"三大行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斯闵  嘉逸 《中文自学指导》2001,(4):35-37,31
清明扫墓的习俗,不少人认为起于唐代;扫墓烧纸钱,则认为起源于五代。但翻阅唐代诗歌,从初唐到盛唐,写到清明的诗作很多,却不外乎客中孤寂、赏春抒怀、君臣或朋友欢乐宴饮等,而没有提及扫墓的。就是号称“诗史”的杜诗,写到清明的多篇诗歌也是如此。第一个在诗中提到扫墓的,是中唐前期诗人卢纶,但也只是在一首感叹寒食客游的诗中顺带写了一句“人哭野坟亦有花”,除哭以外,没有提及扫墓的其他活动。稍后于卢纶的王建,则有一首专写扫墓的《寒食行》,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书不仅保存了很多珍贵文学文献,而且记录了一些文人作品在敦煌民俗中被实际应用的生动细节。写卷P.3608、S.2104中即保存着王泠然的《寒食篇》、《夜烧篇》以及施肩吾的《乞巧词》在相关节俗仪式中被应用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4.
张爱国 《考试周刊》2012,(20):170-171
当今社会,人们认识到了电磁危害,但是磁场与电磁危害是不同的,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并不为人们所知,磁场对人体的作用是有益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是电场,电场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会造成伤害。作者从这一侧面谈谈磁场及其生物效应,并分析它们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失败及其类型,并提出了失败在人们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子博 《考试周刊》2013,(35):138-13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逐渐步入了电子时代。随着网络电子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本文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如今互联网金融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个四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互联网金融环境,提出了有力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措施。希望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的监管探析,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良好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时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文化和人类的活动都可以体现在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上,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文章具体探讨和分析了中西时间取向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交际障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创新教育的逐步兴起,使人们开始对创新及其创新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随着创新及其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化。关于创新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之一。笔者从创新障碍的涵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恭维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恭维及其应答构成了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当代几部中美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恭维语及其回答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其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存在着差异。但是,这些特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现代交际中已经趋向弱化。对不同文化中恭维语及其应答的研究,将对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