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学界的认识一直较为模糊。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闻一多诗作后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可概括为文化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赞扬传统文化,挽救传统文化。闻一多诗歌的这种特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挽救民族危难,发展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很重视诗的意象,其诗中花的意象繁富多样,其意象的构建和表现的经验在于,既不宜过于空虚,又不宜过实在。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容,体现了五四诗歌的主题。然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两位诗人在审美价值取向和感情抒发方式上又有极大差异。前主张破旧立新,后呼唤传统的复归,前憧憬未来的新社会,后赞美中华五千年明史。本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剖析造成这种审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极为敏感,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是他的诗作当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颜色。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以红色追求理想、真理,以黑色加深文本的现代意义。意象的由“红”到“黑”,显示了诗人审美取向及文化取向甚至人生道路的转向与深入。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是卢惠余十年来对闻一多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的研究成果。作者自1999年开始研究闻一多,整整10年中,主要研究了闻一多②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及其诗歌与其它先驱诗歌风格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7.
在闻一多诗歌研究中存在着“阐释过度”的现象。从“重评文学史”的角度考察闻一多,其诗歌实践中存在的局限在于缺乏独立的价值建树、意象庸俗且晦涩、理论与创作脱节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回忆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支持学生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作者亲眼目睹,并与闻一多有过接触;第二部分论述闻一多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绘画美,他所说的这种绘画美主要是西方画中的色彩,是指诗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这种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绘画意义的视觉效果的局限,而被人格的精神和情感,成为诗人的感情与意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新诗诗人中有杰出成就的一位,他创作了<红烛>、<死水>等思想境界高,艺术水平杰出的大批优秀新诗作品,理论上也有杰出建树.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爱国诗人,对艺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倡导新诗格律,为新诗艺术建设起了开拓性作用.他对新诗艺术的贡献,在新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主题是闻一多诗歌诸多主题之一,闻诗中的生命主题反映了他对于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于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他的这些认识和思考没有停留于为其遭逢而喟叹悲伤,而是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并归结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因此其生命主题之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而深邃的生命世界,而且展示了这个生命世界复杂而又纯净、平凡而又高尚的矛盾交错中显示出的人性美和人格美。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先生从青年时就成为爱国的热血青年,到美国学习,也是日思念祖国,回国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悲愤失望,形成沉郁的诗风,到西南联大后,闻一多开始关心政治,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揭露国民党专制,腐败,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反内战,反独裁,争和平民主的斗争,最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由爱国诗人成长为民主斗士。  相似文献   

14.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选录了闻一多先生的两首诗歌:《忆菊》和《发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正好能够恰如其分的诠释所在专题:诗歌的变奏!所以在这一堂课中稍作尝试。一、知人论世,体味诗意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是支撑其艺术生命力的精神源泉。这种痴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诗作中,从追寻到幻灭的恋旧情结和死亡意识的不同彰显可以看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交锋,隐含着他心灵深处的冲突与分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研究日益走向深入和全方位化,成果迭出。对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国内研究甚多,但我们思考还不够全面、不够细致,应更深入地从创作思想、主体心态等方面研究闻一多的爱国诗、爱情诗;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闻一多研究乃至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亟需更多的具有坚实文化根基、学养深厚的中青年学者参与。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以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和《诗经》研究成果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本文解读的方式,寻找出诗人时期和学者时期在爱国情怀中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浓重的祖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用人民的形式,咕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诗歌当时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这与当时人们较为特殊的接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深受唐诗宋词影响的读者喜欢旋律优美的诗歌.其次,处于多灾多难、内战纷乱、列强入侵处境的中国人民更愿意看到富有爱国情感的诗歌以激发人们的斗志.第三,闻一多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三者合力是闻一多诗歌流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是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也是主体心灵的创造性产物。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连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所以它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