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8年课例点评特别策划选题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在本刊第5期公布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截至2008年7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四十余篇.经过我刊编委会的反复审定,并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特色,遴选以下四篇课例予以刊发(其他供稿人名单附后),供大家研究、点评.我们征集的点评稿可以针对单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对几个课例的综合点评.特别提倡能从某一角度,就某一问题谈深谈透,发表独到见解.截稿日期为2008年10月10日.所有优秀课例和点评的作者,我们都将颁发获奖证书,并有机会获邀参加会议交流.  相似文献   

2.
课例2-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3.
课例3-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4.
课例2-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5.
课例1-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6.
课例1-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的起点是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大胆分析、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笔者认真拜读了本刊 2 0 0 1第 7期发表的“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的 6篇课例 .应该说 ,这些课例在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发现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讨 .笔者就创造能力的培养谈谈对课例的认识 .一、问题的设计应合理问题的设计应以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从而解决问题为目的 ,…  相似文献   

8.
课例3-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1985,(3)
从我们跟踪研究的自然第三册第十四课至二十二课九篇教材看,几乎全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环境之中,55%的是儿童日常活动的内容。例:水的压力和浮力是游泳时所经常接触的,大气的压力和浮力是玩气球时所  相似文献   

10.
在本刊 2 0 0 0年第 1~ 2合期上 ,我们与华东师大《数学教学》杂志发出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例”的联合征稿启事 .几个月来 ,我刊收到大量的课例稿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四篇课例在本期集中发表 .应该说 ,这四篇课例并非尽善尽美 ,但各具特色 ,有着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就这几篇课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四篇课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评议 ,来进一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研究的内容 ,并对广大数学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带来一些更加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刊 2 0 0 0年第 7期集中发表了同一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篇课例 ,让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截止 9月 10日 ,我们已收到近百篇点评稿件 .这些来稿 ,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从各个侧面对四篇课例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与评议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稿以较大版面分两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本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四篇课例的综合评析 ;下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每一篇课例的单独评析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同一课题、不同课例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能激发广大读者对概念教学乃至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个案的分析和评议 ,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教研选题 ,人人都能上手写作 ,人人都能从中受益 .今后 ,本刊将继续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欢迎更多的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 .  相似文献   

12.
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是我刊第二次开展的"命题式"课例设计及其点评征集活动。选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公布后,一线老师积极响应,截至2007年8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35篇。本期我们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篇予以发表,供大家研究并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名单见文末)表示诚挚的谢意! 课例设计的点评务必客观、翔实,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可以针对某一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针对四个课例的综合性点评。截稿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积极参与撰稿。  相似文献   

13.
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是我刊第二次开展的“命题式”课例设计及其点评征集活动.选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公布后,一线老师积极响应,截至2007年8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35篇.本期我们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篇予以发表,供大家研究并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名单见文末)表示诚挚的谢意! 课例设计的点评务必客观、翔实,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可以针对某一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针对四个课例的综合性点评.截稿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积极参与撰稿.  相似文献   

14.
历时三周的影子学校的课例研修过程走完了,我们忙碌着、学习着、充实着、收获着。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深挖课堂教学情境,优化思品课堂”,从我们每个人的收获来看,我们的研修是成功的。我们选定的课目是七年级上册《风雨中我在成长》,虽然我们都是首次接触“课例研修”,但我们在这个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一元二次方程’课例大家评”活动中 ,我的课例作为“有特色”的四篇课例之一 ,发表于该刊 2 0 0 0年第 7期 ,接着在第 1 1、1 2期又集中刊发了全国各地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四篇课例的评论文章 .所刊文章既有对课例的由衷赞美 ,又有对不足之处的中肯批评和合理建议 ;既有理论上的深入探讨 ,又有实践上的各抒己见 ;既从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所刊课例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和点评 .读之使人感到如春光般温暖 ,又如久旱甘霖般畅快 ,久久难以忘怀 .现就我个人的观点并结合大家的评论谈谈我对这次活动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过非常多的课例。但细思之下,笔者认为,这些课例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多有值得商榷之处。下面笔者结合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原文中的感情进行分析,并试图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长沙市望城区新世博寄宿制小学创建于2012年。十年间,学校的数学教师由最初的4人增加到现在的30余人;十年间,学校的数学老师共推出5堂优秀省级课例,12堂优秀市级课例,13堂优秀区级课例,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33篇,市、区级论文30篇;十年间,数学组团队用精益求精的要求、真诚勤恳的态度、正直淳朴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一线教学,践行了“不折腾,不世博”的办学理念,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新世博寄宿制小学数学组,去探寻他们醉心数学教研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天,我有机会在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听到金力青老师的课。她教的是一年级的看图学文《小白兔和小灰兔》。金老师在教完课以后的发言中提到,想通过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增加一点段和篇的初步概念,为三年级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当时袁微子同志也在听课,他还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篇课例 ,引发了如此多的评说 ,而作为课例 4的执教者我来说 ,其感受自然更加深刻 .首先感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及那些关注和点评课例的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 .从发起、展开到结束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都进行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 ,尤其是在第 1 1期和第 1 2期以较大版面发表了代表性的评析文章 2 5篇 ,更见编者对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 .由此 ,不能不让人肃然而起敬意 .对于这些课例和评析文章 ,我都进行了认真、反复的阅读和学习 ,我深深地为大家那种钻研、进取、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  相似文献   

20.
课例“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是江苏省泗阳中学的陈冰、张雪明老师试用“发现式数学教学模式”所上的一堂实验课 .课例的全文发表在本刊 2 0 0 1年第 3期上 .本期 ,我们以大篇幅集中刊登关于这篇课例的点评 ,这组文章是从全国各地的数百篇自由来稿中挑选出来的 ,其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高兴地看到 ,参与这次点评的 ,不仅有中学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 ,而且还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这说明“课例大家评”已经受到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厚爱 .教学个案研究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教研选题 ,“课例大家评”是我刊结合杂志特点推出的一种可让读者广泛参与的大群体性的教研活动形式 .在编发几组“大家评”文稿中 ,我们深深感到 ,这里实话实说 ,是一块纯美的教研争鸣园地 ,同时 ,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岗位进修的极好课堂 .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进一步关注这一专栏 ,并继续支持和帮助我们办好这一专栏 .我们向参与这次点评的所有作者表示感谢 .同时也向陈冰和张雪明老师表示感谢 ,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篇很有特色和点评价值的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