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一个人有了兴趣,他才能生活得更灿烂。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我是通过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结合数学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导入设疑设置问题,创设情景设疑。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在不断竞争、练习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导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精妙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职高英语教学中常用情景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复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谈话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和游戏导入法等导课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适时适度的设疑 ,巧妙的设疑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 ,开拓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  一、新课设疑  导入新课时设疑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思维活动。例如 ,在教学“圆的知识”第一节课时 ,我是从现实生活中最熟悉的例子来设置疑问 :“车轮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的而做成圆形的呢 ?”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对圆研究探索的学习兴趣 ,由此导出课题引入新课。然后我说“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要比较系统地研究、学习圆的有关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材重难…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并非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调节。下面就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而进行设疑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诱发式设疑。诱发式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设置的并带有诱发性的引导谈话方式。这种设疑,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形成地理表象,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教学《世界屋脊》一课,当讲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设疑:青藏高原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它们所处的纬度大体相当,为什么温度差异那么大呢?设疑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祖国地形图,并引起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势高,气候寒冷,比起东面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  相似文献   

5.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设疑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时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从情境设疑、实验设疑、生活设疑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课堂运用设疑导入的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6.
隋殿林 《林区教学》2008,(6):166-167
新课导入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观察、触摸、体验与主动参与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设疑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巧妙设疑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问路石,催生勃发求异思维。走进生活是学习的原动力。运用合理的导入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讲课各有特色,如果教师讲课生动、清楚、幽默,学生对他的课就特别感兴趣。讲课艺术水平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设疑、质疑中,引发兴趣,启迪思维等。教学进程中设疑不能故弄玄虚,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所设问题必须有目的和针对性,明确地反映知识上应达到的目标,切合学生心理和知识准备情况,能挑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1 趣例激疑营造和谐氛围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教师在课堂上要依照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选用适当的趣例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设置疑问 ,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心态 ,激起强烈的学习动因。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漂白杀菌作用”时 ,为了使这一单调的内容变得饶有兴味 ,可创设几个问题 :①夏天的自来水为什么有一股很强烈的气味 ,水中混入了什么物质 ?②通入氯气为什么能消毒 ?③久置的自来水特殊气味为什么会消失 ?这类设疑学生有贴切的生活体验 ,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现象的科学道理后 ,增强了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是启发学生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设疑,即由教师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质疑,是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而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释疑,是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主要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解答疑难问题。古人云,学起于疑,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我们通过设疑,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要提高自然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设疑生趣。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在教学《磁铁》一课前,把一个乒乓球挖开一个小洞,装进一个铁制小物体,封装好。教学时,让它从一块斜放的玻璃片上滚落一次,之后,在玻璃片下放一块磁铁,提问:乒乓球会滚下来吗?当教师把乒乓球放在玻璃片斜面上时,球停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诱发动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设计的导言要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如“胰岛素”知识比较枯燥,用科学生动的例子来设疑:切除了胰脏的狗,它的尿会引来许多蚂蚁,为什么?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产生兴趣,主动思考问题,掌握胰岛素知识。诱发思维动机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思考眭问题,活跃思维,诱发兴趣。  相似文献   

13.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14.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15.
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五个环节上设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在课程导入时设疑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自然先声夺人,历史课运用设疑亦是如此。导课伊始,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疑到思,尽快入戏。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我首先给同学们描绘了唐王朝的繁荣,成吉思汗的文治武功,康乾盛世及四大发明,当学生沉浸在一片自豪之中时,我话锋一…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导入中,教师要以旧联新,搭桥铺路;激发兴趣,启动认知;设障立疑,激发思维;设置悬念,引导探究;引导观察,建立表象;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相似文献   

17.
浅析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导入新课做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愉快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故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方法。一、设疑导入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的导入方法。如讲《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这样导入:“大家知道,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有设…  相似文献   

18.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情逝,水潭即成无澜死水;情生,潭源自有活水来。1.在"导入点"设疑——引学生入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时,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打破思维的平静湖面,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取得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从而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求知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不忘父母养育恩"这个问题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你能说出父母为你付出多少吗?你准备怎样报答父母的养  相似文献   

20.
邵雄 《贵州教育》2014,(14):41-42
正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上来。那么,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新课呢?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教师不应该采取灌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从侧面利用物理实验设置悬念,唤起学生主动去理解事物变化规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思维。例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