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天国水营性质考辨——兼析水营不敌湘军水师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 ,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 ,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 ,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史学界一般认为水营性质的主要方面是一支与湘军水师一样的江湖水军。其实 ,从水营实行的编制 (包括船制 )、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战样式上来检验 ,它与湘军水师具有明显的区别。水营实际上是一个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 ,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在与湘军水师长期争夺长江水道控制权的较量中 ,水营却不敌以担负水战任务为主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2.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史学界一般认为水营性质的主要方面是一与湘军水师一样的江湖水军。其实,从水营实行的编制(包括船制)、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战样式上来检验,它与湘军水师具有明显的区别。水营实际上是一个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与湘军水师长期争夺长江水道控制权的较量中,水营却敌以担负水战任务为主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3.
睁眼看世界 胡林翼,湘军悍将,晚年任湖北巡抚。一次,他去安庆和曾国藩会面,返回武昌,路过长江,正好见湘军水师浩浩荡荡逆流上行,鼓着风帆,乘风破浪。胡林翼很高兴,他感觉耀武扬威,非常气壮。这时,突然开来一艘英国的火轮船,也是逆流。火轮船迅速超越了湘军水师,激起的波浪,把湘军水师的一条船给掀翻了,有人落水,旁边船上的士兵纷纷跳下去救人。  相似文献   

4.
对湘军水师的战术,近代史家评价甚高。王闿运《湘军志·营制篇》赞其为“江湖水战之恒”。王定安《湘军记·水陆营制篇》称其“百船虽败,一舟可全,全船伤死,一人可战,故水师之强一时无敌”。而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则更是颂扬它是“极水战之妙”。至子太平军水营的战术,近代以来很少有人称许。本人认为这种现象颇乖史实,故就这两者作一简略比较,以探求他们战术的优劣。太平军水营1852年12月建于岳州。由于该军自建军以后到回师西征之前一直没经受过大的战阵的考验,所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茫然无水战之法。船只“不分炮船、战  相似文献   

5.
湘军水师的战术,清代官书和史家对其评价甚高。王闿运《湘军志·营志篇》称其为“江湖水战之恒”。王定安《湘军记·水陆营制篇》称其“百船虽败,一舟可全,全船伤死,一人可战。故水师之强,一时无敌”。杜文澜《平定粵寇纪略》卷3中称颂它是:“极水战之妙”。对于太平军水营战术的评价,却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拟就二者作一简略比较,探求他们战术的优劣。太平军水师建立初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水战战术,船只不分炮船、坐船、辎重船,凡船均为战船。作战时各船齐出,且“船只大小不一,未经训练,其实不能接仗”,专  相似文献   

6.
一、湘、淮军军制1、湘军鸦片战争后最早建立的非经制兵是湘军,由大地主大官僚曾国藩创建。其基础是他在湖南湘乡的团练和江忠源的“楚勇”以及湖南各地的团练乡勇。1853年(咸丰三年)正式创建营制,因这支拥有五营、六千人的乡勇起源于湖南,便被称为湘  相似文献   

7.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水师进攻太平军,本指望一战全歼"匪军",没想到由于轻敌冒进,在靖港被太平军杀得七零八落,所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伤心至极,欲投水自尽,幸好被部下及时阻拦。几天后,左宗棠听说这件事,便来见曾国藩。曾以为左来安慰自己,没想到,左进屋后张口就骂曾国藩的自杀是"不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1855年1月29日(甲寅年12月12日),在太平军湖口战役中,湘军水师百余号战船被堵于鄱阳湖内。这起事件对于太平军西线战局发生了重大影响。湘军水师为什么会遭堵呢?关于这个问题,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有过如下一些说法:(1) 石达开“故意撤开湖口守兵以诱敌陷入鄱阳湖。清军果中计,水师百余号轻捷舢板战船尽冲入湖口小河内。石达开候敌船深入,立刻把湖口水卡堵塞,湘军水师在内湖不得出”。(2) 石达开“为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撤离湖口水卡,湘军水师‘先锋’萧捷三亲领精悍兵勇二千余人,乘轻捷舢板一百二十余艘,冲入姑塘。这时太平军神速恢复水卡,困曾国藩精锐水师于湖内”。(3) 石达  相似文献   

10.
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所绞杀。在血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曾国藩所创建湘军充当了最凶恶的刽子手。一八五三年初,曾国藩在咸丰皇帝“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的谕令下,在湖南创办了湘军。一月,他在长沙开始编练陆师;九月,又移驻衡州(今衡阳市)创办水师,随即建衡州船厂,复设分厂于湘潭杨梅州,制造炮船。湘军创办不久,即与太平军在湘潭展开了对垒。当时湘军处于创建之初,羽毛未丰,太平军完全有可能将其歼灭,然而,在湘潭之战中失败了,使得湘军逃脱了覆灭的命运,留下了祸根。研究太平军与湘军在湘潭的战役,对深入探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就此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经营制的湘军体系,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郭嵩焘实为始作俑之一,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他又因为度热征收盐锐和关税,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始终是在清廷要君主集权,与湘军将领要扩张地方势力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就曾国藩个人来说,由吏部侍郎组织湘军,到1860年总督两江、1861年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其道路是曲折的。清廷长期猜忌曾国藩,害怕他兵权太大,易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又不得不用他,所以,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压制他、打击他,遂使曾国藩几起几落。但曾国藩在忠君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臣曾国藩使用拍卖功牌、劝挟捐资、征收厘金、盐务充饷、高薪半饷等方略筹集资金,维持湘军运营,保存湘军实力,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应该用科学的态度看待曾国藩的筹资方略,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拓展多元化筹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湘军是由被清政府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所建,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迅速崛起.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针对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兵的积弊,在浓厚的封建意识、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的指导思想下,改弦更张,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曾国藩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军阀的鼻祖.  相似文献   

15.
湘军源流记     
本文所说的湘军,是指上湘(湘乡)三里士绅,从各办“团练自保”开始,继而至“湘乡团丁”、“湘勇”左、中、右三营及“湘军”左、中、右三营正式建立之过程,这支“湘军”是咸丰初元湘乡一县之“湘军”。  相似文献   

16.
准军是继湘军后建立的清朝非竖制兵,是继湘军之后晚清勇营的又一支重要武装,其制度基本仿照湘军,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近代勇营兵制的发展和兴盛。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淮军既是湘军的继续发展,又是北洋新军的前身,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长江水师虽是国家经制军队,但因其脱胎于湘军,故在饷章待遇、官弁铨选、组织训练等诸多制度层面,都与绿营判然有别。长江水师被誉为“天堑雄师”,可谓近代江防体制确立之滥觞。但因其墨守陈规,未能及时进行武器装备的更新,故未完成向近代江防舰队的过渡,最后沦落为维护长江治安、保证商务畅通的三流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8.
张帅 《成才之路》2011,(17):70-70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近日,本人仔细研读《曾国藩成功》一书,体味颇深。  相似文献   

19.
分寸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  相似文献   

20.
湘军成师后,王珍不愿受制于曾国藩,企图自立门户,而曾国藩为了维护湘军的一体性.封杀王珍,自此两人关系渐渐恶化。王珍在湖南大吏们的支持下,脱离曾国藩而别树一帜.使得湘军陷于分裂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双方性格的不合、权力的争夺以及湘军内部缺少强有力的维系纽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