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精品。可与莎士比亚大师的四大悲剧相媲美。剖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创作者和观众不同的审美心理特征,我们会发现,二者在悲剧结局的创作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前者的悲剧结局大多“带一条大团圆的尾巴”:后者则呈现出“毁灭式”的纯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是夏衍戏剧创作的丰收期,这个时期的剧作确立了夏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从矛盾的冲突、简洁的文风、暗示性的布景以及审美接受等角度比较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以期对夏衍此时期剧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创作小说之外,还以多种方式进行了戏剧艺术活动。丰富的戏剧艺术素养使善于"拿来"创新和具有融会贯通艺术悟性的鲁迅,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这方面的艺术感受融入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从戏剧这一非小说艺术的视角来阐释、解读、研究鲁迅小说,可以透视鲁迅小说对戏剧艺术卓有成效吸收的特点和主体原因,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所具有的超强的吸收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戏剧不仅仅是成人的一种艺术活动,在儿童那里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原始的、冲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戏剧活动——儿童喜爱扮演各种角色,即兴创编着自己的情节,他们既是演员,又是剧作家。还是导演。其实,儿童不仅喜爱戏剧,而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这种天性和原始人类的戏剧冲动和装扮行为几乎是一致的,即热衷于以扮演的形式表现自己,通常是即兴创作的,没有演员、剧作家和导演之分。  相似文献   

5.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0-131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具有相当成就的文学家,他投身于戏剧创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思想较能代表当时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文人的精神风貌,并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真情实感融入戏剧作品中.丁耀亢运用审美的眼光,在戏剧中渗透剧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不断开掘和升华为审美情感.从他的文学观念和作品出发,探讨其戏剧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6.
梅帅元是活跃在新时期广西戏剧界的戏剧家。梅帅元从审美的角度看待壮族文化,形成审美文化观。从早期的壮剧《羽人梦》到《印象·刘三姐》等实景舞台剧,梅帅元一直坚持用戏剧艺术表现其对壮族文化的审美化的思考。因此,梅帅元的戏剧创作在文化观念、戏剧观念和处理艺术个性与文化权力机制之间关系等三个方面具有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7.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是一种在戏剧情境中完成的撩诱与触动交融、整合、互动的心理过程。戏剧接受的角色效应、集体心理体验和语言体验等共同促使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的形成。观众通过与演员和其他观众的直接交流,进入了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促成集体心理体验,从而触发感知心理机制,在联想和想象中,观众潜在的审美心理机制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8.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生活的悲欢变幻,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供演出用的脚本——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文学性与可读性,更要考虑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为演出服务。剧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阅读剧本是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戏剧文本对话,自然有其特殊的视角——场面、冲突、台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抗战时期的阳翰笙的历史剧创作,以不可替代的精神品质和艺术风范构成了现代戏剧舞台上别具一格的亮丽景观.他的历史剧创作达到了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以及鲜明的现实倾向性的统一,具备了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审美特征,是其创作成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学是特定时代生活的反映。回眸20世纪中国学的两次创作高峰,反思90年代学的冷落与喧嚣,21世纪的作家要以平和心态创作表明自己个性的作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化氛围中,重新找回学的本位价值,并获得审美的新生。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抗战时期的阳翰笙的历史剧创作,以不可替代的精神品质和艺术风范构成了现代戏剧舞台上别具一格的亮丽景观。他的历史剧创作达到了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以及鲜明的现实倾向性的统一,具备了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审美特征,是其创作成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克雷洛夫最初以戏剧家的身份步入俄国文坛,在1783-1807年间,克雷洛夫共创作了13部戏剧作品,涵盖喜歌剧、滑稽剧、魔法歌剧、讽刺喜剧等多种体裁。本论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通过对情节文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了克雷洛夫的戏剧《菲洛梅拉》主人公桀烈易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昆曲世纪是历史上戏剧艺术的审美范型与传统审美心理高度契合的时期。造成美学偏离的元曲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经典地位的重构。在王国维反拨后,现行文学史的元曲论述成为了一种对重构与反拨的折中。  相似文献   

16.
刘泽宇 《海外英语》2020,(6):218-219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传统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和著名的历史剧中,而对于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而动物意象的使用是该剧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该研究将通过研究《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动物意象,分析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动物意象的使用的审美意义与现实意义,以期读者对莎士比亚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戏剧创作手法、戏剧的美学意义以及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从古至今一代有一代的主要形式,而明清之前统治文坛的一直都是诗词文,到了明清则为之一变,戏剧小说占据了主要地位,情爱内容则成为其描写中心。这类文学形式为什么在此时盛行?其中既和人口素质密切相关,也有社会风气、时代思潮的原因。这种情爱文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美丑善恶,反映了时代精神面貌和个性解放思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深受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晚期创作以心理戏剧为主要特征,他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取胜.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中,奥尼尔创造性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通过人物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将戏剧从情节冲突提升到关注人的内在冲突与灵魂冲...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为我国戏剧影视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戏剧影视创作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支持,丰富了戏剧影视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促使戏剧影视创作呈现出多主体、多受众以及多风格的发展态势。为了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下戏剧影视创作发展,文章基于新媒体背景,对新媒体平台支持下的戏剧影视创作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创作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并分析了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这一美学理论,重点阐述了“心理距离”的涵义、内在矛盾性、易变性和“心理距离”形成的因素等观点,并结合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中的实例,分析这些观点的合理性和片面性,指出“心理距离说”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