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冶秋是安徽文化名人,也是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重要贡献有:1.重视收集革命文物的工作。2.主持或参与制定文物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4.组织文物发掘及研究工作。5.积极地展示和宣传文物。6.尊重爱护人才,培养使用专业人才。7.保护鲁迅故居,建立鲁迅纪念馆。8.热爱家乡,关心安徽的文博事业。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文物保护神”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由计算机控制和检测的全封闭文物熏蒸消毒设施开始较多用于国内文博系统,对影响文物安全的虫菌危害起了很大防护作用.本文以实际使用的一整套全自动环氧乙烷灭菌运行原理、工作流程和使用特点作为说明,以介绍新型保护设备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功效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郑南 《华章》2012,(20)
文物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重价值.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对于一个国家及其人民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保护文物,就是维护前代物质历史文化遗存,保持民族文化特性,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文物保护事业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新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继承了传统技术的同时,也借鉴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笔者作为一个文物爱好者对此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数字化"的后现代文化与艺术时代发展,数字动画虚拟展示技术正在文博和文物保护与开发领域广泛应用。具有革命文物大县的金寨也应尽快实现文物旧址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道路,综合社会文化背景、革命旧址、数字动画虚拟技术现状及其时代价值与意义等因素分析,数字动画虚拟展示金寨革命旧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李荣学 《考试周刊》2015,(32):17-18
本文较为简要地探究文物种类和保护利用措施。文物保护体系分为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机构是各级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主要实行以博物馆为主的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主体主要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的保护必须高度重视,措施必须得力有效,必须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6.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这大好时机之下,如何充分把握机会,调动旅游与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成为现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顺文物与旅游的联系以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对全市文物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安顺旅游和文物的相互促进发展提出建议,使安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文物保护工作肾密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融历史文化、城市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7.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这大好时机之下,如何充分把握机会,调动旅游与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成为现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顺文物与旅游的联系以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对全市文物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安顺旅游和文物的相互促进发展提出建议,使安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文物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融历史文化、城市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8.
李伟 《华章》2010,(11)
在我国,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如何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各界认识不一.作者从分析零陵区文物对发展旅游的重要意义入手,认为发展旅游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但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来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以发展旅游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保和用的完美结合.最后,作者从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对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的可行措施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创产品开发是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重要手段,将文物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可以让社会大众在使用的过程中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以此来弘扬多元的中华文明,缩短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的距离。文章从河北省文博文创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价值着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河北省的文博文创产业发展、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物建筑维修前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一旦修缮使用后,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顿减或严重丧失。究其主要原因是文物管理、勘察设计、保护修缮、工程监理、文物使用等相关体对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留不足所致。同时,由于各级文物专业干部更替大,新手多,较缺少文博专业背景和文物建筑修缮经验,加上文物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护带来很大的困惑。本文将通过如何留住文物建筑真实性的探讨,从文物管理者、勘察设计者,文物建筑修缮者、使用者和监理者等保留文物建筑真实性的相关责任共同体着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前莆田市革命文物保护面临以下困境:从革命文物保护的主体看,革命文物资源社区参与度不够;从革命文物保护的客体看,革命文物资源不强;从革命文物保护途径看,革命文物融合利用不够充分等。针对当前困境,建议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为导向,多措并举,优化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福建大遗址地域特色鲜明、场域宽广,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强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在传统保护和开发模式下,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产业融合理念滞后,福建大遗址始终未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产业融合背景下,亟需提出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具有闽地特色的大遗址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健全管理机制、做好宏观布局;增进多元融资、创立合作共同体;深挖遗址内涵、彰显地域特色;活化文物资源、拓展旅游体验项目;开展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末颁布的新文物保护法较此前几部文物保护法,在立法原则和文物保护上有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如文物标准的界定、不同文物保护部门间的职能重叠、文物归属与权责、文物犯罪的认定与惩罚标准、流通与商品开发过程中判断合法与否标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由立法规划、立法观念、法理学推定、文物保护机构长期以来的弱势地位等原因决定的。只有采取科学规划立法、更新立法观念、清理不合理法规、规范市场监管、做好法律宣传等措施,才能实现对文物的科学研究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物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主要体现在文物保护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开发利用考古发掘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方面。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为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受当时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遗物中的“安葬舍利碑”、鎏金银棺和石函上的图像进行了研究后,指出碑文中所说的于阗法藏法师可能是于闽王族;其赴“西天”取“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云游峨眉、五台,并因“恋皇帝化风.不归本处”的时代正值喀喇汗王朝进攻于阗的战争中,碑文中的“西天”可能是指于阗或疏勒等新疆地区。鎏金银棺上的“华严三圣”和阿修罗图像反映了中古于阗佛教的信仰,是受法藏的影响。鎏金银棺、石函上的涅柴经变图和龟兹石窟壁画不完全相同,是依据大乘经典錾刻的,但图像中的“魔王众”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的也属于社会全民的,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必须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财政保障体制,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加大文物保护理念与保护成果的宣传展示和转化运用,提高运行管理效益,只有这样,文物保护单位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拥有众多涉台文物,深入挖掘福州涉台文物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打造涉台文物旅游的独特品牌,形成两岸交流的良好样板,应当做好资源保护、市场定位、品牌打造、精品线路设计和整体推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城乡风貌改造中,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肯定这些年来各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要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一是正确认识城乡风貌改造与文物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舆论氛围;三是深入做好城乡风貌改造涉及到的文物资源的调查并做好保护计划;四是在城乡风貌改造中切实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渝中区乃重庆"母城",历史积淀深厚,属文物大区,应按照胡锦涛关于重庆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诸原则,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倾力打造颇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建成重庆最大、最有特色的博物馆群,争取地下考古有新的突破,把宝贵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渝中区建成重庆"记忆之城"历史文化展示区。  相似文献   

20.
徐州有着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三绝”遗存生动体现了两汉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两汉先民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创新意识。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梳理和阐释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的教育价值,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的要义所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