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雷宏 《海外英语》2014,(16):249-251
指宾状语句是一种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错配现象,即某一状态形容词虽在结构上占据状语位置,但在语义上却指向宾语。该文在对有关指宾状语句的现有分析模式进行评述之后,从事件语义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制作类、感知类、呈现类"指宾状语句,认为这三类句子分别代表"致使、感知、呈现"事件。  相似文献   

2.
陈伟 《文学教育(上)》2011,(16):146-146
形容词作状语时,一般来说应修饰限定其后的谓语中心语,但在平常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凭借语感我们发现许多状位形容词所修饰限定的并非是谓语中心语,而是主语、宾语等。这就涉及到语义指向问题。语义指向针对语义结构关系而言,  相似文献   

3.
指宾状位形容词前置研究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可能性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实质上就是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包括句法结构制约机制和语义特征制约机制两方面。其中句法结构方面的制约主要是体现在要求数量限定结构和时体标记词同现。语义特征制约机制包括句中动词与指宾状位形容词自身两个方面。经分析,发现指宾状语前置其绝对限制作用的不是句法上的制约,而是语义上的制约,尤其是前置的指宾状语与宾语之间的关系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法律文本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经 动词短语 后“,指出这种结构中的动词的语义在句中可以指向主语,也可以指向谓语.当动词的语义同时指向主语和谓语时,句子可能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在句法上修饰中心语,但语义却指向句子中或语境中的其它成分.现从语义指向理论的角度,探讨分析"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语义异指的分类、特点和修辞功能及其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关系只是句子表层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要重视施事、受事、受益、时间和处所等概念所表示的句法语义关系。深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可表现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但与表层结构的句法关系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格语法认为,句子的深层结构由情态和命题组成。以动词为中心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格关系的格语法克服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重视不足的缺陷,表明表层结构的主语并不一定是深层结构的施事格,句子深层结构的成分排列不是以句序为顺序,而是以各成分的语义及其与动词的关系为顺序,排列成用业显示其深层结构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英汉状语由大体一致的句法成分来充当,具有类似的句法功能。英语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汉语状语在句子的位置比较固定。对《葛底斯堡演说》英汉语文本中的状语考察显示英汉状语在语义指向上是类似的,除了能指向动词和形容词外,也能指向做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对比分析也发现为了适合目的语的规范和习惯,译者有必要对原语的状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调整,因而,翻译可能导致状语语义指向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形容词作状语的研究逐渐升温,焦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对形容词作状语的能力进行计量考察;(2)对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进行分析;(3)对不同指向的形容词状语的语义类型进行分析;(4)对不同指向的形容词状语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5)对不同语义指向的形容词状语的换位情况进行分析。总体上,形容词作状语的研究出现方法精密化、角度多样化的趋势,但大多还停留在描写层面上,且缺乏服务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古文观止》宋文中"不"字句出现频率较高,"不"字句有三种句式,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在陈述句中,"不"可放在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助动词之前。在感叹句中,可分为四类句式:第一类为"主语+V+而+不+ADJ",第二类为"主语+不可+VP+矣",第三类为"可不+ADJ+感叹词(哉或乎)",第四类为"不+者字短语"。在疑问句中,可分为三类句式,第一类为"主语+不+谓语中心",第二类为"不+动词",第三类为"不有""不为""不容"。"不"既可以否定整个命题,也可以否定某些成分。在否定整个命题时,可分为三类:整体为动词性结构;整体为名词性短语;整体为介宾短语。在否定部分成分时,语义可指向主语、谓语中心词,也可指向整个谓语部分、谓语部分的补语、谓语部分的时间状语。总体上来说,"不"字句的语法功能在宋代已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