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
在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速换档的叠加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文章先对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的发展内涵进行阐述,继而论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关系,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新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省情、农情,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0-73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关系,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4-59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侧重点依然在城镇,且仅能部分解决农村人口中优势群体的发展问题,而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将会更困难。新农村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问题,而且这一群体还要艰难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难以保证。从农村人口群体分化角度入手,分析四川农村人口"劳动三分离"的典型特点,讨论农村优势人口单向驱动城镇化的机制,农村弱势人口艰难驱动新农村建设机制和城乡共荣双向互动机制,提出四川农村人口发展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6):92-96
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5—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Ⅰ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正向发展,总体呈现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的发展趋势;Ⅱ产业结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子系统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为:效率比重系统>就业比重系统>产值比重系统;Ⅲ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度整体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赣北>赣中>赣南的地理空间特征.本研究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对促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有力支持,金融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文章以福清市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建议,以供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曾震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5):93-94
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固始县从一个没有任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边缘化城市和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瞩目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79-81
建设和谐中国,缓解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人多地少、保粮任务重的压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模式选择、资金来源、制度保障等问题。河南省应该出台新农村社区省级顶层规划设计,各地市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当地特色的建设模式,积极筹措资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健全农村社区体制,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工农差别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转移的特征突出,呈现出规模递增、结构平稳、就业能力强、兼业现象明显等特征,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人口转移中存在城镇吸纳能力不强、保障水平低、转移的推力不够等问题。为此,结合农业地区城镇化建设与农村人口转移的实际情况,提出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完善城镇建设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创新促进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举措,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周慧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12-113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和现实性选择,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始终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云南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向非农挝产业和城镇转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以富民县小水井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本文以富民县小水井村为例,在分析研究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22-30
通过对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状况的定性分析,确定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评估指标,并进行定量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构建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提出促进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济发展;加大科学教育文化方面的经济投入,发展内在经济;优化个体行为,助力城市发展;完善政府制度和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李永道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6):1-4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村城镇化,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开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内在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和保障。济南市历城区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创新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为此作了专题调研,借鉴历城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应以区域一体化为中心,重新认识“二元经济”理论。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不存在严重的资金竞争,在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区别,在服务对象、功能、产业结构方面是互补的。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农民素质提升需要教育,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高产环保农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本文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阐述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并就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设。 相似文献
20.
唐琼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74-78,83
作为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安庆市的城镇化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其动力机制中存在产业结构转换缓慢、多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存、人口红利空间转移上的流失、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等问题。必须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以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动力机制积极加以完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