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强调通过事物内部的复杂结构来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主要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概念来解读斯坦贝克的小说《人与鼠》,旨在揭示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即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友谊的珍贵、恃强凌弱、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短篇故事《鸡蛋》中,五个“二元对立”构成了文本的深层结构:物质层面的“贫穷”与“富贵”的对立;地理层面的“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思想层面的“知足”与“进取”的对立;文化层面的“梦想”(美国梦)与“成功”的对立;阶级层面的“下层”与“上层”的对立。该深层结构的编织“梭子”则是“父亲”和“母亲”望子成龙的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菜辛的《屋顶丽人》是一篇不朽的短篇小说,文章体现了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是通过一系列的对立表现出来。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下的“二元对立”解读了小说中的各种对立,从文学象征手法、文学符号学和叙事视点等方面探讨了小说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内涵,从而进一步肯定小说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在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而在同类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必然存在着某种“不变的语法”。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主要是运用二元对立的原理和深层结构理论对《孔雀东南飞》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曾传玉 《考试周刊》2009,(43):31-3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写的关于汤姆、乔治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一部废奴文学的代表作。这本书的主题、叙事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已经被深入地研究.但多数的研究把它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挖掘其时代意义,很少关注作品本身的结构。本文运用西方文论中的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运用二元对立法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及其深邃涵义.从视点和视角的角度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强调对这本小说的复义性与多层次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许娜 《文教资料》2012,(25):25-27
本文运用西方结构主义批评对蒋韵的中篇小说《完美的旅行》进行解读,即主要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用符号矩阵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极其深刻涵义,用叙事模式分析对小说中的文本进行深层解析。通过多角度的深层解读,阐释小说中存在的复议性与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晏  王伟 《文教资料》2007,(2):68-69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的主题、叙事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已经被深入的研究,但多数的研究把它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挖掘其时代意义,很少关注作品本身的结构。本文尝试以结构主义理论为视角,从内部结构透视并重新解读这部小说,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以期揭示其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二战后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丽与丈夫迪克、黑人男仆摩西的感情,揭示了南部非洲种族隔离压迫下人类灵魂异化的社会危机这一主题思想。男人与女人、白人与黑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立贯穿小说始终,本文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采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其所蕴含的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探索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自身缺陷、生存困境及堕落人性的野蛮贪婪、懦弱无能。  相似文献   

9.
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表作品《代悲白头翁》历来被评价为次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光芒并不能遮蔽。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试从结构主义思想的角度对该诗作进行解读,揭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西方文论中的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进行解读,即运用兹韦坦.托多罗夫的结构主义语法范畴理论解读小说中人物的“追寻”主题;运用二元对立法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及其深邃涵义;从视点和视角的角度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通过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以上三个方面,对《嘉莉妹妹》进行解读,强调对这本小说的复义性与多层次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惜丽 《海外英语》2014,(6):188-189
该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作《欲望号街车》,通过分析文本中重要的几组二元对立项不难发现威廉姆斯笔下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女主角布兰奇的悲剧,亦是美国工业浪潮中南方的悲剧,父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西方视角与中国精神的奇妙结合,作者采用了适度“神话”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历史。同时,在小说艺术手法上,赛珍珠采用“奇迹”的写作方式和与生活真实适当疏离的方法营造一种传奇色彩,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写作态度集中体现在对主人公王龙三次婚姻生活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3.
在赛珍珠小说《大地三部曲》的评论与研究中,很少有文章集中评析与解剖作品的系列男子形象。对其中的三个男主角进行较系统而深入的解读,可以填补赛氏研究中的一些空白。用“土”、“石”、“壤”来比喻和象征作品中的三个男主角,突出的是中国大地的那种浓郁的土气。王龙的土气自不待言。他的儿子王虎由于其性格刚硬、行踪不定,把他比作较坚硬、流动的石块较为合适。王源如爷爷一样,见到土地格外心爽,中和了社会其他阶层的特点,故而用“壤”来概括他的形象与性格特征。以王龙、王虎、王源为主人公所构成的“大地三部曲”,使人联想到人们概括过的人生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他们的整体形象象征着人类生存与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塑造的无牵无挂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小王子》一直受到儿童和保有童心的成人的喜爱,并多次再版,经久不衰。在全世界的读者心中,小王子一直是永葆童贞的天使的化身。该文使用结构主义文论中的二元对立文论解读文本《小王子》,通过两组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对立关系考察童话《小王子》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5.
以普洛普、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有关侬智高的民间传说,从内部结构透视这些传说故事,找出故事中不变的结构并探究“二元对立”模式的多层面运用.以期揭示其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因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她进行了解读,但是对她的宗教观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大地》为例,剖析在中国儒释道影响下,赛珍珠倡导的宗教宽容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梁祝》类民间传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语法”是不变的。本文引用普洛普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梁祝》类故事,以找出故事中不变的“语法”,并用“二元对立”研究模式去分析整个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故事的母题,以便达到对故事“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结构主义对于电影分析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对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解读,从而了解到情节发展的动因,进而挖掘出电影的深层结构,旨在重新审视其主题,为哈利波特这部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和中国作家秦兆阳的同名作品《大地》可谓各有千秋,它们是关于同一时期中国农民生活的不同文本。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主旨、人物形象和文学理念等方面的比较,以前对赛珍珠《大地》的指责有失公正,而秦兆阳的《大地》则没有摆脱文学的阶级性规训的影响,未能走出革命历史小说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在小说《大地》中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逐步构建了乡村空间、城镇空间和都市空间三大叙事空间。黄家大院是城镇空间中的重要场域,和乡村空间中的诸多场域以及城镇空间中的其他场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区别。黄家大院这个看似简单的城镇空间场景,却蕴含了诸多乡土文明发展中的问题,体现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城镇的真实现状。同时,黄家大院这一空间对于小说主题的显示、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