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荷生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6):29-32,58
本文从青年马克思的求实精神这一侧面探讨了科学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机制。马克思从康德、费希特转向黑格尔,从继承黑格尔哲学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都是求实精神的生动表现,求实精神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的灵魂和宗旨,是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继承与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研究,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从人类社会维度和自然生态维度,揭示了现实感性世界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历史观建构维度的梳理,既可以彰显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又可以彰显马克思对自然环境的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4.
诸多重要论述表明思想变革后的马克思一直把唯物史观认作自己总的新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这一自我定位有力证明了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管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演进脉络有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整体认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跃迁的基本路向。因循于此,唯物史观转向的开端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最初表述紧密关联,它延续了马克思揭示"国家之谜"、"历史之谜"两道谜题所遵循的逻辑线路与初步结论。奠基于唯物史观真正出发点之上的意识形态理论跃迁,则表明马克思对物质生产内在运动规律与意识形态自身之谜认识的深化与超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丰富并反映着唯物史观的实践内涵,其方法论意义即在于打开并拓展了关于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意识形态的对抗问题等实践命题的论域。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 ,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它根本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探讨唯物史观的形成 ,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对于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意义非凡。马克思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中断",马克思由此才转向对唯物史观的正面阐发。这一"中断"表明:马克思通过生产力概念彻底地扬弃了思辨哲学并通过生产力的辩证法建构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赖之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唯物史观研究中系统形成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逐渐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也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而具有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方向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的哲学追问,在人类思想史与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唯物史观之"现实的个人",蕴含着社会关系的现实规定,它是实践的存在,具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性.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0.
“对象性活动”、“实践”和“生产劳动”分别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它们彼此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分别决定了三部著作的逻辑框架。从“对象性活动”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生产劳动”的过程,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程,也是唯物史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较之前有了巨大发展.本文将从唯物史观创立前后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同研究角度、对资本主义人和自然关系恶化的不同批判方式以及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人和自然严重对立的不同路径设想等三方面进行比较,以示唯物史观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 1875年所著的《哥达纲领批评》一书中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是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极为重大的飞跃。弥补了以前的唯物史观的一些缺陷 ;阐发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为深刻的内涵 ,以及它们之间丰富多样的相互关系 ;指明了在社会形态转换过程中 ,新旧社会形态的因素彼此共存 ,相互渗透 ;揭示了在旧社会基础上只能产生不成熟的社会形态 ,只有在自身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成熟的社会形态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他创立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个人的存在,而根据人的存在与本质有区别的理论,马克思的历史观可以被表述为人的存在与本质统一的过程,统一所依赖的就是物质实践,于是可以用物质实践范畴统摄历史的本体结构,从而完成"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目前国外学界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顶峰论”,二是“最远论”,都否认了异化理论对唯物史观确立的作用。我国学界把马克思异化理论当作仍未脱胎于黑格尔、费尔巴哈框架的不成熟作品,从而不太注重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区别,相反地倾向于注重他们的联系,从而未能对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学理关联的深入揭示。其实,在理论过渡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是有深刻联系的,并且对唯物史观的确立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在变革近代哲学主题与范式上,通过“主体”的科学重构,克服西方传统认识论上“主客观同一性”论证的局限,使之转换和上升为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主客体同一性”证明,建立了以融合了主客观的价值规律为内容的理论对象,最终完成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为进一步与历史观的统一和通向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是唯物史观学理建构的必要环节,是唯物史观确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科学性与道德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双重维度.可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片面强调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对其道德性的认识与研究,更没能将两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不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今天,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坚持其科学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性研究,深入反思并挖掘出其"真"的理论中"善"的追求,把信其真与信其善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马克思对唯物史观诞生的发轫至系统形成的思想轨迹与思想逻辑加以考察与梳理。认为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是经过由不成熟至成熟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和逻辑内容,正确理解和分析其思想进程中的各自特征,是理解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思想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有关"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与其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人的解放"的内涵是不同的,可划分为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时期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我们界定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科学发现之一。为了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长期艰辛的探索过程,即经历了唯物史观的准备阶段、开创阶段、成熟阶段和完成阶段四个阶段。“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实现了哲学领域里的革命性变革,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其创立的过程是艰辛和曲折的,同时也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过程.本文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关著作出发,历经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对前人的批判到最后创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阐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9,(1):67-69
对于唯物史观中经典比喻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马克思阐释某些基本原理时运用的一些隐喻上,而且这种研究并没有局限于唯物史观酝酿和产生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早期文本中,基本涉及了马克思本人的全部主要论著。在观点上,人们对于一些经典比喻的研究并没有大的分歧,主要问题是人们对于马克思文本中比喻的研究没有足够展开,尽管在语言修辞学的角度、学术方法论的角度和经典比喻、典故所传达的深意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多是在既成的基本原理上思考,没有很好地挖掘诸多经典原著中的各种或难或易理解的比喻修辞。深入研究唯物史观中的经典比喻,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基本的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