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翻译质量评估进行回顾与展望,重点介绍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修正模式。结合司显柱教授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功能对等,对《天路历程》三个汉译本从原文的信息性、互文性及译本的可接受性进行具体分析,证实该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翻译尤其是在诗歌翻译中,不同的译者会产生差异较大的译本,对于不同译本的翻译质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评估标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元功能入手,对王维的《相思》一诗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了主位结构、衔接、信息中心的对比研究。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评析译文的质量,阐明韩礼德的语篇纯理功能理论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叙》是华盛顿·欧文的散文佳作,清新自然,文笔优美,寓情于景。许多译者进行过翻译,译本各有千秋。本文对比林纾和魏易译本、夏济安译本和高健译本,从文体风格、词汇、句式的语义传译等不同层面,对三位名家的译文进行对比赏析,以期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鉴赏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Moment inPeking的中文译本虽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学者们仍对译作质量存在不同的看法。为了较客观地反映译作质量,语域分析法被运用到Moment in Peking两中文译本研究中。两译本分别从语场对等、语旨对等和语式对等的角度与原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张振玉的译本相比,郁飞的译本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的语域对等,成功转换了原文文本的社会意义。同时,语域在翻译研究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有力证明,这对翻译工作者、翻译批评者及翻译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两方面对〈〈爱玛〉〉两译本进行对比读,认为对同一原著的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对翻译学习者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萍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23-125
本文从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两方面对〈〈爱玛〉〉两译本进行对比读,认为对同一原著的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对翻译学习者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归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从翻译本体论的视角,尝试以层次分析法对翻译质量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质量评估。首先设定评估译文质量的指标因素,在具体到本文的案例古诗《螽斯》时,指标因素又细化为一系列小指标,逐一对译文的这些指标进行印象比较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对四个译本进行定量分析,在验证上文印象比较的客观度的基础上综合算出译文的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9.
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翻译策略层面,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反讽语言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不同译本的译例分析,试图找出在反讽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传译出原文的反讽、幽默味道。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该文以《花园茶会》三个中译本为例,从意义和风格两方面讨论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三个译本发现,就具体字词、句子和段落而言,各译本的忠实度不一,存在多处不忠实于原文意义或风格的情况。忠实的译本能更好地传递原文的事实和精神,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对文学翻译忠实性的讨论无疑能促进文学文本翻译实践,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其框架,对《背影》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选取的译本为张培基和杨宪益的两个译本,将从词汇、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实现功能对等的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对于《红楼梦》译本的比较研究,通常局限于以翻译领域里的某一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而很少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分析译本之间的差异。试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经过研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确可行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夏洛的网》这部作品目前有三个不同的中译本,人们对这些译本的评论莫衷一是。因此把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本的对比分析相结合,从译者的身份背景、对文学和翻译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等方面来对比三个译作,浅谈译者主体作用在文学翻译中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从符号学的三类意义出发,对《威尼斯商人》两种中文译本的典故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两种译本使用方法不同,各有优劣,但都反映出典故翻译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5):15-18
本文对比分析了《瓦尔登湖》的四个中文译本,分别为徐迟版、王家湘版、田伟华版和孔繁云版译本,选取了译本章节标题及一些片段进行对比赏析,分析了不同译本对同一情况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效果,总结了在翻译实践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原因,以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作,迄今为止《论语》的英译本已达30多个版本。对于《论语》的英译,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目的。论文将安乐哲译本与理雅各译本进行对比,对安乐哲译本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郭沫若和李正栓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原诗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郭译本和李译本在翻译该诗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目标读者的期待规范和审美诉求,实现各自译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译者采用了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实质是由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或译者意图来决定的,而其理论预设则是功能翻译理论所谓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双关语的结构特征、交际效果及翻译模型,根据文本类型及双关结构与交际效果的对应关系,改编了赖斯的翻译批评框架。从语音、词汇、语义、交际效果维度,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朱生豪及另三位译者的《哈姆雷特》汉译本中的双关语进行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评估。双关语翻译策略的适切性与原文的双关结构特征及其交际意图与功能密切相关。朱译采用音韵补偿、润饰辞藻、纯洁译本、省略译法等再现了双关语作为表情文本的审美价值及其作为感染文本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董为国 《英语广场》2020,(10):10-13
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对《浮生六记》林语堂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1939年译本和1942年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并从篇章结构、文化负载词和注释三个方面对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942年译本在1939年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译,在整体上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运用了更多的归化策略,甚至运用了"编译"的手段,让西方读者易于接受,产生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浮生六记》林译,特别是1942年译本对中华典籍英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