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凤阳花鼓戏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对它的保护必须搞清楚它的音乐素材来源、音乐结构以及演唱方式等。本文通过对现存凤阳花鼓戏曲谱和唱腔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在曲式、演唱和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为保护这一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凤阳花鼓戏戏曲音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花鼓戏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对它的保护必须搞清楚它的音乐素材来源、音乐结构以及演唱方式等。本文通过对现存凤阳花鼓戏曲谱和唱腔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在曲式、演唱和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为保护这一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商洛花鼓戏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前,商洛花鼓戏传统戏种在商洛民间的活动非常活跃。建国以后,随着“戏曲地方化”向“戏曲都市化”的转变,商洛花鼓戏的传统和生存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戏剧活动进一步减弱,剧团国家化虽然促进了花鼓戏的发展并积累了新的艺术传统,但由于花鼓戏民间观众群的萎缩,导致此种艺术生存空间不断缩小,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与建国以前的生存状况相比较。商洛花鼓戏传统剧目及运用、表演形式、表演场所与动机、艺术形态变化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保护花鼓戏传统、重建花鼓戏生存空间、有效发挥剧团的作用应当成为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易果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0-13
邵阳花鼓戏自清朝中叶形成后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虽然它曾有过不俗的成就,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其现状却不乐观.文章简要介绍了邵阳花鼓戏的历史传承及价值体现,并以邵阳市花鼓剧团为个案,探讨了它的濒危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凤阳县近五年来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找出了该县农业发展的不足,初步提出了该县今后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凤阳明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些资源对凤阳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从明文化资源品位高,内涵厚重,科研、艺术价值高;明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对明文化资源保护、整理、挖掘、传承、开发不够,人才缺乏等三个方面,对凤阳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编制明文化产业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二是加大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是建立“凤阳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打造明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发展规模和文化品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凤阳花鼓舞蹈动作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阳花鼓舞蹈艺术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其舞蹈形态,而且要研究产生凤阳花鼓舞蹈的社会和自然等环境因子。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产生与其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凤阳花鼓典型舞畴因子、影响舞蹈语汇的环境因子进行了逐一分析,阐述了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凤阳花鼓”品牌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阳花鼓"专业指导教师、业余表演队成员、中小学教师和县政府有关人士等的直接调查,结合"凤阳花鼓"艺术传承和品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弘扬"凤阳花鼓"、发展"凤阳花鼓"品牌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凤阳花鼓"品牌发展和品牌影响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凤阳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兆龙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3):121-124
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凤阳花鼓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形象地反映了明清、民国以及中国现代社会的概貌,其精神价值在于大胆地批判讽刺精神和达观幽默的人生态度,而其文学价值则在于花鼓女形象地塑造和文学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化的时尚元素的冲击下,古老而又传统的花鼓灯在当今时代遇到了发展与传承的诸多困难.文章通过对花鼓灯特质的分析,认为在体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强、学生心智成熟的普通高校内普及花鼓灯,是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凤阳花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兼具民歌、曲艺、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艺术属性。厘清凤阳花鼓的艺术属性,应该结合其产生、传播、流变的历史,具体分析凤阳花鼓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6.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至今约有200余年的历史。1896年唐景崧开办了桂剧科班"桂林春班",其创作的桂剧剧本《看棋亭杂剧》是桂剧发展史上第一批为本剧种而撰的独有剧目。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马君武、欧阳予倩、田汉、焦菊隐等人成立广西戏剧改进会、桂剧学校等机构,从事桂剧改革和人才培养,为桂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桂剧演出以桂剧团为依托,多次在地方和全国的戏剧活动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逐渐丰富,桂剧也与其他传统戏剧一样面临市场萎缩、后继无人等现实问题。面对当代桂剧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桂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孙大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114-117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角色、铿锵的锣鼓鼓点、劲道的舞蹈动作、婉转的灯歌小戏、灵动的布巾绢扇,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秀美、壮美、华美、优美、精美"五美并举的形式揭示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歌剧是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与中国古典戏曲和欧美传统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在现行的文学史教材中,其篇幅地位与后两者无法相比。从教材研究的角度来看,歌剧进入文学史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在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材改革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在外国文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相应地体现出歌剧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旭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3):89-94
在系统论的视野中,歌剧是由贯穿其始终并在其中占支配地位且起主导作用的音乐来揭示的、在舞台上进行、并包含语言的一系列戏剧情节所 构成的戏剧。音乐在歌剧中占据支配或统治地位是对音乐“质”的说明,音乐贯穿歌剧始终是对音乐“量”的说明,音乐在整部歌剧中起主导作用是对音乐“功能”的说明。歌剧与戏剧、戏曲、音乐剧在历史起源和发展、结构、音乐功能、舞台表现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