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小引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0~1950年)是美国作家,但其文学成就则完成于中国。在到中国之前,她写有一部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1928年底至1941年在中国期间,她以记者身份写出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的战歌》《中国在反击》等反映中国革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28年来华后开始从事中国题材的写作.作为支持中国红色革命的驻华外国记者,史沫特莱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学意义.从文学角度来研究"政治人物",显然并不讨巧.刘小莉的《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史沫特莱的专著.该书以史沫特莱的中国写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史沫特莱写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尽考察,不仅厘清了史沫特莱书写中国、中国人的阶段性特点,而且阐述了史沫特莱在中、美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历程及其作品的复杂风貌.  相似文献   

3.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人们至今念念不忘一位在叶军长家楼上住过的外国妇女。我一到云岭,乡亲们就告诉我:那位外国妇女,曾在日寇飞机轰炸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中国孩子的命。他们要求给打听打听,现在她在哪里?听完叙述我才明白,她们所说的"外国妇女",就是那位中国  相似文献   

4.
安娥是中国女作家,写过许多家喻户晓的歌词,如《渔光曲》、《卖报歌》等;史沫特莱是美国女作家,1928年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华,1938年活跃于中国红十字部队,任《曼彻斯特卫报》特别通讯员,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前往延安,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历史无情;其实,历史象创造历史的人民一样,有情,而且有无限深情。”翻译家、中国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副秘书长江枫这样向我们谈起史沫特莱:她虽然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是历史并不曾忘怀她。她为历史的前进、人类的解  相似文献   

6.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她生于美国,属于世界。她生前见到了她的理想在几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中取得了胜利。她确信全人类必将战胜进步的一切敌人,并将从中国的解放斗争中受到鼓舞。史沫特莱通过热情教育与宣传,同时又通过身教和艰苦的努力,吸引过许多人参加革命。三十年代初,我作为一个青年医生初到上海,她给我巨大的影响。她象火花一样激励着以路易·艾  相似文献   

7.
王超 《新闻世界》2013,(7):237-238
【摘要】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新闻战士。本文主要以史沫特莱在中国的主要新闻著作为线索,以此来探讨史沫特莱及其新闻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展开对她的新闻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著名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毕生热爱中国,热心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喜爱。斯诺夫人露易斯·惠勒·斯诺利用斯诺生前有关中国的记述,连同斯诺拍摄的照片,编成《埃德加·斯诺的中国》一书,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是斯诺夫人为该书所写前言的一部分。今年是斯诺所著《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本刊为此发表本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9.
杨深淅 《新闻世界》2011,(5):197-199
本文根据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分析了史沫特莱的女权主义思想。文章结合女权主义理论,阐释了史沫特莱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体现以及这种思想对史沫特莱日后的新闻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一定知道史沫特莱,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对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里,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事实的确如此,史沫特莱的一生是和中国结缘的一生,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中国灾难深重时,真诚地帮助过自己的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来华采访的著名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50年前,西方右翼人士曾认为她是国际间谋,但苦于无证据而无法给她定罪。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重提史沫特莱的间谋问题,使这个历史悬案更加复杂。本文探讨这些问题,并对史沫特莱的传奇经历和复杂性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拥有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她不仅用于报道,而且用于说服。在动荡的二十、三十和四十年代,她使用她的打字机,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维护社会正义,还特别关切妇女解放,节制生育,对伤病者的悉心照顾,关心印度的独立,关心中国的革命。按《史沫特莱传》的作者两位麦克金诺的说法,她是一个“辩护记者”。传记的记述,雄辩地证  相似文献   

14.
史沫特莱是美国进步女记者和作家。1929年她以法兰克福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2年之久,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文字,向世界介绍当时的中国。她留下了5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其中《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是她生命最后几年的倾心力作。本文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关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着手,探讨史沫特莱执意写作朱德传记的缘起,以及她为写作该书收集素材的艰辛过程;并通过细致比对她收集的朱德史料与《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的相关内容,揭示了馆藏的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就是其写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的素材来源。它们既反映了史沫特莱严谨求实的创作态度,也是研究朱德其人乃至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这里刊登了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的两张珍贵照片。史沫特莱一八九四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九一九年以后,侨居柏林八年。一九二八年作为《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来我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与鲁迅先生等关系密切。一九三七年春天前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她换上八路军粗布灰军装,精神抖擞地参加了战斗的生活。在陕北、在山西抗日前线、在新四军,以及在国统区的武汉等地,她写了许多著名的通讯,  相似文献   

16.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Smedlev,1890-1950),美国著名左翼新闻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革命和抗战的报道,曾先后出版了5本中国题材的著作。其中以朱德元帅的传记《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最为著名,该书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称,被誉为西方人向本国介绍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1892年2月23日,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密苏里州北部贫苦的农村。她的父亲嗜酒,爱讲故事,但却目不识丁;母亲整天陷入操持家务的劳累之中。史沫特莱是在浪漫传说和牛仔歌谣的熏陶下长大的。所以,她具有美国西部人民那种豪放、独立的性格。在她年幼的时候,她的家庭从密苏里的乡间,迁移到西部一个城镇的贫民区。母亲在家给人洗衣服,衣裙整天又湿又脏。父亲则在科罗拉多州洛克菲勒家族经营的矿上当矿工。他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精神终于完全崩溃。这贫困潦倒的一家人,依靠史沫特莱的一个当妓女的姨妈的帮助,才免于陷入赤贫的绝境。下层社会的妇女由于结婚而遭受屈辱,以  相似文献   

18.
热爱     
热爱是我心底珍存的一个词汇,今天,我要把它献给日夜耕耘的兰台.作为大连市金州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已在档案这个岗位上走过了五个春秋.  相似文献   

19.
热爱     
热爱是我心底珍存的一个词汇,今天,我要把它献给日夜耕耘的兰台.作为大连市金州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已在档案这个岗位上走过了五个春秋.  相似文献   

20.
热爱     
我是一位农民通讯员,4年发稿100多篇.我的体会正象爱因斯坦说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开始写稿时,我总感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事都很平凡,没什么可写.一位队长田玉昌为了本村五保户生活得更好,竟把自己17岁的儿子给了这两位五保老人。这既给两位老人晚年带来了欢乐,又给村上农户减轻了负担,于是我写了篇《共产党员田玉昌送子赡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