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只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的定位思维中解脱出来,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客观准确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实现受教育者个体价值的回归,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是一个多元、多维、多层次的庞大体系。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重点包括价值冲突和价值实现,本文主要对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冲突和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实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人们对于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作出的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或对某种结果的追求。高等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是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对有关分流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需要高校主体采用"兼顾"的分流目标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价值,而且要全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价值,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客观准确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价值,实现受教育者个体价值的回归,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高等教育公平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公民权利与个人发展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程来看,个人中心取向、知识中心取向、文化中心取向、政治中心取向和经济中心取向这五种高等教育价值观较有影响力.我国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对这五种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解和选择上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偏差,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高等教育需要树立同心多元、独立合作和整合创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育是信息时代出现的新型教育形式,其高等教育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办学价值和教学价值三个不同层面。网络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中对抗三角和高校办学中永久三角的平衡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促进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多元价值、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客体。本文以价值论为分析视角,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的价值基础,认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国家(政府)、社会、高校组织和个人,它们有不同的主体价值;多元化的评价客体包括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组织成员等,它们也都有各自的需要和属性。多元化的价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是多元化的,基于多元化价值基础的高等教育评价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遵循价值尊重、价值协商和价值引领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表达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形态。较之传统型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知识、学习、学习者、“时空”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些特征变化使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形成了现实的挑战。同样,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习型社会”的影响也是双向的,高等教育既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相结合,探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响应社会需求的应然与实然状况。社会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中,高等教育的状况体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和专业设置两个方面。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教育领域存在市场,为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寻找理论支撑,从供求关系和现实基础两个视角阐释高等教育发展适应地区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描述并分析我国高校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等教育理论的含义和意义,重点介绍了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主要途径,其途径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上升为理论知识,二是高等教育理论自身的矛盾推动着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过度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过度教育,是指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和所从事工作需要的教育水平比较而言,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称为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如果两者相等,称为工作所需教育(EducationRequiredinJob);如果前者小于后者,称为教育不足(Undereducation)。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莱文(Levin)认为,过度教育包含三个含义:一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其受过教育后经济地位的下降:二是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的期望;三是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较高的教育技能。从过度教育的概念来看,它所关注的是个体的教育水平与从事工作对教育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的整体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适应性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既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高校与社会适应机制缺失有关,也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扩张所采用的特殊模式有关,也有办学思路上的偏差。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需要政府发挥积极有为的政策,建立高校与社会对接的“市场中介”,高校需要创建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以适应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Perceived rates of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ypr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aper estimates perceived rates of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yprus and uses them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n the decis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to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Unlike earlier studies, the data used in the computation of these rates are based wholly on the pupils' subjective estimates. The results are supportiv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 mean rate of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estimated by higher education candidates i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 perceived by labour market entran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e percieved rate of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as estimated by both the elaborate and the short-cut methods, t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upils' educational intentions.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简称‘院校有效性’)已成为美国高等院校内的通用语。本文认为,“院校有效性”是一个系统的、不断进行的、对院校在朝向其使命与目标过程中,收集、分析有关达标情况与成果的指标、数据与信息,并加以度量与表达的过程,用此度量的结果帮助决策的制订和促进改革。这一概念的推广和使用对于指导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CIPP的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PP评价模式强调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教育改革活动对教育评价的需要。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借鉴CIPP评价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从CIPP教育评价模式的现实启示出发,结合当前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建构基于CIPP的高等教育评价的实施策略,以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