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到 2 0 10年 ,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 9%提高到 15%左右。在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 :到 2 0 10年 ,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 15%。河北省《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见》中提出 :到 2 0 0 5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显然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及步伐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今后我国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众化理论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实现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逐渐走向普及化,以及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高等教育的合理分类问题越来越引起高等教育学术界和国家政策制定者的重视。陈厚丰研究员的著作《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正是适应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需要的又一力作。作者不仅具有丰富的高校教学、管理实践经验,而且较长时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分类研究,因而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分类、为什么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怎样进行高等教育分类,以及怎样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等问题都有着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阶梯型劳动力市场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高校毕业生规模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平均增长19.0%,我国即将成为全球高校毕业生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在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21世纪里,作为培养人才的摇蓝——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1999年度全国高校在1998年度的基础上扩招近44%;另外,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分析了不同阶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及取得的成绩,从中国得到有益的启示,有利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存量危机与增量扩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高等教育的问题与危机1.问题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资产价值已相当我国国有企业单位存量资产 ( 10万亿元 )的 2 .2 % ,相当国有事业单位存量资产 ( 2万亿元 )的 11%。这样一笔宝贵的社会资源 ,在我国传统体制下 ,没有用好、用足、用活 ,其潜能和效益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形成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结构配置内在矛盾分析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1)高等教育资源组成不合理。表现为教育人口多 ,教育资源少 ;教职工多 ,学生少 ;党政人员多 ,专任教师少 ;本科生多 ,专科生和研究生少 ;普通高等教育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的几个历史时期.即初创、调整、恢复、改革和发展时期,肯定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指出这些改革仅仅停留在微观管理层面.宏观管理方面涉及很少,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存在着决策过分集中,宏观调控不力,高校缺乏自主,市场作用有限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经济等五个方面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认为落后经济的制约,僵化体制束缚,缺乏法制约束.陈腐观念羁绊.人员素质影响是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二战"结束后至今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演变作为观察点,对其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分层做一个简单的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战后至今,联邦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水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此之前德国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扩大,可以说是德国高等教育向下均衡的一个阶段;而90年代中后期,德国开始进行大学评估与排名,2005年实施的"卓越计划",更是将其高等教育向上拉升。总体来说,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遵循的是从均质走向分化,从平等发展到追求卓越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导致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影响了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高校发展的同质化是指“在大学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平均化或一致化的动态行为过程,以及在形式上表现为越来越相似的现象”,是高校在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表现出的相互模仿、相互攀比行为。同质化不利于高校组织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不利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利于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层次多元化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加快实现高校的分类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于1973年出版,随后修订5次,修订后的每一个版本都保留了最早公布的分类模式,在2005年版里叫做基本分类。自1973年延续下来的基本分类模式的特点是分类类型名称直接用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分类标准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基本依据;分类方法有定量标准和可靠的数据支撑。这些特点为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以来逐步形成了研究热潮,但尚处于以介绍和借鉴国外高校分类法及制度为主的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上侧重于高校分类,研究内容集中于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成果集中于对现有分类法及分类政策的介绍、评述、反思和批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一方面要将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视野从高校层面提升到高等教育层面,加强专题研究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原创性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中力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含高校)的依据、标准、指标及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并进行分类的应用性试验和试点。  相似文献   

12.
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和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分别是规划性分类及描述性分类的典型代表,两者在分类的目的、机构、标准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两者出台的背景和原因却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从研究这两种分类入手,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出如下结论:高等学校分类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的必然要求,分类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分类所要达到的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策略:分类招生分别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从避免高校出现级别攀升、重学术轻实务的角度出发,把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与实务型,探索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实行分类招生,教学中分别培养的改革策略。这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转变,提高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赠地学院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贡献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2年,美国颁布《莫里尔法案》,创办了赠地学院,为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它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使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变革、强化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形成了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新体制,我国应借鉴赠地学院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自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后,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来说,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年毕业生高峰期,毕业生总数达到了212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分类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高校分类和高校定位的定义入手,综述了四种常见的高校分类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类、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加州高等教育体系,以及武书连课题组大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大众化阶段高校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我国高校分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方高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加快中西部地方高校建设和发展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在综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从避免高校出现级别攀升、重学术轻实务的角度出发,把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与实务型,探索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实行分类招生,教学中分别培养的改革策略。这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转变,提高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发展规模应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20%左右。考虑到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若干特点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需要,建议2006~2010年保持高等教育招生规模5%左右的增速,2010年后再适度提高增速,使高等教育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的分析指出,当毛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及以上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当超过50%时高等教育开始快速步入普及化阶段。对于毛入学率为23.5%的我国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的有效就业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人才的有效配置就成了当前国家和社会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