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集中表现了世俗生活、作者的审美经验、冷暖自知的爱情和忧郁感伤的童年。其作品风格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胡琴这一意象串起了一部《倾城之恋》。这是一种中国封建化衰落、颓靡的意象,一种没落社会存在状态的意象。这”生命的胡琴”是苍凉的胡琴,不仅回荡在《倾城之恋》中,也回荡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其极具才情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坛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她的身世和文化认同角度看,其作品极具特色的深层心理原因,是她独有的“孤女情结”。  相似文献   

4.
5.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篇小说《金锁记》的成就获得高度评价.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将《金锁记》扩写成了长篇小说《怨女》.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她的小说善于用细腻而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意象情境来搜集、见证殖民社会中病态的人与事,呈现出一种挥之不去的荒凉意味。从“庸人俗事中的艺术体现”、“细致入微的细节描述”、“悲悯苍凉的美学风格”、“精巧别致的意象设置”四方面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张爱玲是个奇特的现象 ,人们对她可以从多种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及特殊生活经历影响了她的人格心理的发展 ,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失落感”是她基本的心理状态 ,并进而影响到她的创作。从作家心理 ,即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张爱玲 ,较之以往社会学及历史学的单纯外部分析 ,这也许是评价张爱玲的另一种途径和起点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无一例外地透出一股苍凉意境,仿佛她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浸透了没落意识,她整个人都是凉的。因此,透过她的小说我们往往会阅读到人性深处生命的苦难。笔者通过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没落意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探讨没落意识对其小说创作及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女作家池莉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里,但他们都用自己的笔描述着世俗生活中的不俗人生,描写着关于传统、关于现代、关于女性、关于爱情的话题,为不同时期的文坛吹来一股别样的清风。本文试析两位女作家在创作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 ,“苍凉”的意蕴表现在人的生存境况的尴尬 ,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以及人性的虚伪丑恶 ,集中体现在爱情与亲情的消解。面对人生的缺失 ,作家笔下常见的不是惨淡的决裂而是审美的、诗意的哀感和牵念 ,苍凉之中蕴含无限的眷恋 ,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无数。本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和精心安插的细节描写。本文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出发,深入探析其作品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出现是一个奇迹。由于其作品跟创作主体之间有着微妙关联,人们往往难以将她同笔法细腻、情感温柔的女作家们联系在一起。沈从文在评价中国女作家时,说她们经常"用美好的语言来写人生",张爱玲却是个例外。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由于她悲凉的身世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悲剧感情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入手,指出她作品中透视出的独特的文化心态:“苍凉”与“悲哀”的“人生启示”,通过分析其后期作品《十八春》、《小艾》的艺术缺陷,进一步说明张爱玲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的稳固性,并对其文化心态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旨定世俗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得她的作品更贴近现实的人生,同时,她透过世俗揭示出的带有个人独特体验的生活真相和人性真谛,因其普遍性和永恒,打动了不同时代的万千读者,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张爱玲作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邱瑞洁 《文教资料》2008,(15):14-16
张爱玲散文虽以世俗生活为描绘对象,却往往能穿透事物的表面,表达出不同凡俗的理解和认识.这与张爱玲对世界和人生的悲剧性理解和感受不无关系,后者给张爱玲散文带来的是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以苍凉来展现她笔下和心中的世界。她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的生存悲剧来展示那个时代的悲剧。而她始终以理性冷静的眼光和笔触来勾画芸芸众生,给后人留下一个冷艳孤独的作家形象。本文重在通过作品背后的意义,去挖掘作家在冷艳孤傲的表象下,曾经是多么渴盼入世,渴盼现世安稳而不得的悲凉情怀。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世间的华丽与苍凉、繁华与落寞,无不体现出一种苍凉美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创作离不开婚恋和家庭.然而她笔下的家庭总是残缺的,没有父爱和母爱,子女是畸形的;她笔下的恋爱也没有真爱,走进婚姻城堡中的男女都是各有目的.这一切都是她生命缺失体验的结果.于是,残缺的,凄凉的月亮,易碎的、苍凉的玻璃便成了她最爱表现的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