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评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师生对学生朗读的品评,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蕴、捕捉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多元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文素养。评读让朗读教学人情、入味,更加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朗读教学 提高阅读质量宿州市第一小学曹兴孝小语大纲在阅读部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从近期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低年级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语言文字训练、陶冶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3.
任燕 《青海教育》2014,(9):54-5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部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学生语感的获得更多是来自他们的朗读自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朗读来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口未,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有效的“悟”也离不开教师巧妙适时的“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道之处,深入领悟作者所表达的细微情感。当然,教师的“引”应以学生的“读”为基础,以学生自己领悟为主。教师的“引”必须引在关键处,“导”在有疑处,一句话,学生的朗读自悟,教师的适时牵引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形成富有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语感。引在实处,悟在深处,感在情感碰撞处,丰沛的语感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所谓"入情入境"练朗读,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朗读,合理运用"想象"、"明理"、"激情"等方法让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环境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情"朗读,适时通过"倾听课文范读"、"把握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等途径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用美妙的声音读出来。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走出误区,提高朗读教学质量长庆油田钻三小学冯淑芳“义教”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由此可知,朗读教学是小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  相似文献   

6.
李媛 《天津教育》2000,(2):30-3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使学生通过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知道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并从中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一、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一环。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充分地感知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训练学生自己认真地朗读,是领略课文遣词造句妙处的重要手段。例如《秋天》一文,多处描写秋天的美。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学生朗读起来就会越读越有味。学生在这种绕有趣味地朗读中就会感知了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曾说:“朗读就是心、眼、耳、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是口读与心读的过程,口、眼、耳、脑同时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接触语言文字,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提高理解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指按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是指教学目标筒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深度语文”的实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二者间并没有矛盾,“简单”与“深度”应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不朽的失眠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学法:朗读,朗,指声音清楚,响亮;读,指读书、念文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叶圣陶称之“美读”。  相似文献   

10.
叶开秀 《新教师》2019,(6):56-57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朗读不仅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阅读方法,还是一种阅读能力,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一个学段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那么,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让低年级的孩子们从“唱书、拖腔”的老毛病脱胎换骨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很多教师课堂上都有设计朗读这一环节,但往往只是为读而读。至于为什么要朗读,如何抓住朗读的点,如何采用有效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彩,则常常没有关注到。本专辑围绕“探索朗读教学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精彩”组织了两篇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李宝发所谓语感指的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是朗读。因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义自知”。作者写出的文章“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而读者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闻”。作者与读者通过语言文字沟通所构筑的“同感”就是语感,产生这种语感需要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讲授中,教师应将朗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笔者是这样在朗读中培训学生语感的。  相似文献   

15.
这种阅读就是利用录音、影碟等设备听赏文本的朗读和点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性的自我声音模仿教育,边欣赏边模仿边体验,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是一种白娱自乐的潜在的表演形式;没有读就没有理解,然而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集体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胡邦彦先生在《从大处谈语言文字》一文中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工农兵的语言文字知识上升了许多,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了,相比之下,知识分子的语言文字知识,除了少数专家外,显然下降了许多。”此话不是没有根据的。仅从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就可见一斑。大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大量单双音节字错读,朗读字化现象严重,普通话语感差,  相似文献   

17.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18.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这种阅读就是利用录音、影碟等设备听赏文本的朗读和点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性的自我声音模仿教育,边欣赏边模仿边体验,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是一种白娱自乐的潜在的表演形式;没有读就没有理解,然而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集体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朗读 ,培养语感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读出音韵 ,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我在教低年级学生朗读时 ,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朗读加表演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如教《一粒种子》 ,我指导学生双手合掌 ,举过头顶 ,把自己当做一粒刚发芽的种子 ,边读课文 ,边做“挺一挺”、“钻出泥土”的动作。通过四次不同幅度的“挺一挺”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种子发芽的过程 ,更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趣味性。最后 ,“啊 ,好个光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