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正确捕捉、领悟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引导学生以读传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文学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一、考点解析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在现代文阅读中更具代 表性,更有难度,因而是现代文阅读训练的重点。 持续、有效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是语文教学的 重头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 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在“感受·鉴 赏”方面获得发展:“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 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 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 力。”文学作品是语文的精华,也是学生关注的焦 点。学生想像力和审美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 离不开积极有序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与载体,同时是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之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文化背景、写作手法、情感认知等的分析,通过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带领学生们挖掘文本所涵盖的意蕴,感受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的意境,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审美的意识、感知与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李然 《都江学刊》2001,13(2):40-42
改革中小学接受性教育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感受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充分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阅读习惯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法是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综合感受戏剧类文章的学习形式。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戏剧类文章时能走近角色,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就要注重表演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境况确实为了高考,过分注重工具性的学习,忽视了语文课堂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这种功利性的学习现象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整体影响学习氛围。高中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是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对其应用进行了探索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还应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多彩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一种看似平实却又语文味四溢的本色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由于职业教育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开设系统的人文课程存在一定困难。职业院校可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开设美育讲座,让学生感受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理念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描写艺术(音乐和绘画)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鉴赏技能,进而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于兴华 《课外阅读》2010,(12):234-234
语文是最有灵性的一门艺术,而文学更是这门艺术上的一朵奇葩,我们语义教师不仅要把文学的美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的美,体会到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通过生活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进而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感受文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互动中让学生在作品艺术魅力感受获得情感熏陶,提升阅读素养的教学。学生对同一阅读内容的解读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只有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的提升,才能有创新阅读的形成,有个性阅读价值的产生。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文学,我们无法忽视豪放派给我们带来的特别感受。在豪放为旋律的文学作品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昂扬,是洒脱不羁,是豁达开朗。如果文学里没有了豪放,就好像人没有了筋骨。品味豪放,感受文学的魅力,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又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探讨文学作品中豪放的表现方式,感受豪放的魅力,感知豪放背后的内涵,探讨豪放赏析的意义是语文教学走向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文学欣赏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包含感受艺术形象,体味艺术境界,领会思想内容,激起情感反应,玩赏艺术魅力,鉴别作品质量。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我们需要教育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而人文素养正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大力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显得十分必要。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魅力无穷的学科,表现在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感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让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魅力无穷的学科,表现在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感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让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广阔阅读世界的第一步,更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精彩,应对语文课堂加以优化,采取创新的策略,赋予课堂别样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打底子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有责任引导我的学生在课堂里和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掌握语文的精髓,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感觉和热情,让语文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文学作品进行美的把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将有限的教学目标延伸至社会人生,使整个课堂浸润着智慧和感动、机智和情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就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