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内涵的外在表现体现在对阅读文本的阅读教学,阅读文本的呈现形式表现为文学文本和非文学类文本。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更多的关注文质优美的文学文本,而边缘化非文学类文本。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完整的教学场,非文学类文本不仅要走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视域,而且还应该有适合的教学路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3.
文学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的文章主要是散文、诗歌与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解读面临的困境,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优化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方建旗 《现代语文》2011,(10):147-150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存在着投入大产出低,投入长产出慢的问题,缺少显性的规律,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考试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这当然影响其语文成绩。而作为语文考试之重——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历年来考生的平均分都不理想,如浙江省连续几年,18分的文学类文本理解全省考生的平均分是8—9分,连及格分也拿不到。这种现状已经成为高考语文复习教学的瓶颈,不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程被分为必修阅读文本和选修阅读文本两部分,而选修阅读文本又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类。文学类文本重于语文审美能力,而实用类文本则重于语文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两种能力本应均衡发展,以保持其语文素养和能力在总体上的协调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导致文学类作品普遍被忽视,而实用类文本被过于重视的尴尬。这一问题的确让人担忧,并引发出各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周琦 《考试周刊》2014,(61):26-27
<正>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江苏省语文高考中,文学类文本常常是命题者的"心之所属"、"分数大户"。既然文学类文本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师生是否在平时学习中对之投以相当的热忱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7.
一。综述2011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16组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其中重庆没有出现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而是选用了一篇议论性的随笔,北京卷、湖北卷、天津卷、安徽卷、江西、全国卷、四川卷、浙江卷、江苏卷等不设选做题,过半试卷只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涉及面广,既有散文,也有小说,既有国内作品,也有国外作品,既有优秀作家作品,也有名不见经传作家的优秀作品。考点分布均衡,对考纲中的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非连续文本教学理念在许多小学中已经开始实施,非连续文本在现代生活社会中随处可见,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它是有区别于大篇幅以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连续性文本,主要以图表、数据、说明等形式呈现出来,较为直观、简明、清晰。在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文本阅读体验,促进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便利。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非连续文本教学,要发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内容,并有效地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文本资源,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中提取有用信息,掌握语文实践中的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方法,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非连续文本中的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考场环境、阅读时间、试题命制及答题规范等因素制约,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进行适当删改,成为试卷命题者采用的常规策略之一。2022年全国高考8套语文试卷,均一定程度对选用的文学类文本做了删改处理,其中尤以新高考Ⅰ卷对入选的小说文本《江上》进行的压缩和删改为甚。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倡导整本书阅读和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改革趋势和命题逻辑下,以删改后的文学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的文学类文本教学充斥着"结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抄结论记结论,忽视了学生体验感悟品鉴的过程。哲学家王弼的言象意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借助王弼的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接触语言,沉浸文字;再造想象,澄怀味象;由象到意,知意明意;回归语言,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显示出来的特点主要包括简单大方、富有生活气息。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加强训练,对语文教材所忽视的细节进行了弥补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不再单单被理解为阅读材料,更多意义上已经融入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环节。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文学类文本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价值或在审美浪潮中被虚化,或在应试教育的考试研究中被矮化,甚至无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问题情景"的教学要求,而运用"问题情景——阅读探究"的教学范式可以实现文学类文本的价值,以《陈情表》为例,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复习课为主,而其中的文本阅读复习课占很大比重,教师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当然,现在教师也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因为作文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出言,“得作文者未必得高考天下,但失作文者必失高考天下。”可见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还是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虽然教师也花了不少时间,但写作训练的成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江苏高考语文越来越强调阅读,一张高考语文试卷,就涵盖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大阅读,古诗文阅读又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歌赏析。阅读已经名副其实地坐稳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这三大阅读中,无论考题难度还是考生得分情况而言,尤以文学类文本最为严峻。我就文学类文本这一题型,重点谈谈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趋势及其解构方式和考生必备的解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党菲 《知识文库》2023,(17):17-20
<正>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教学途径之一便是强化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以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中考考查的主要板块。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正是备考的难题所在,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正>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考察的一大板块。观近几年中考语文阅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情况不如人意,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是备考难解之"结"。一、由阅卷观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从阅卷中发现,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存在不容忽视的硬伤。(一)语文知识缺失阅卷中发现,学生失分很多时候并非因为粗心等其他可避免因素。相反,不少学生对语文知识缺失,导致题无从下笔或不着边际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文本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文本形式.它区别于传统的文学性、叙述性强的连续性文本,具有间断性、不完整性等特点,利用简洁的文字、图表,更加高效、准确地传达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在第三学段对非连续性文本做出了要求.统编版低段的教材中,有大量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素材,是低段教师引导学生入门、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的抓手.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文学类文本因理解有难度,占分比重大而成为多数考生比较畏惧的题型。面对漫无边际的试卷如何进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也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题海战术早已失效,找思路找规律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披其文才能入其情,遵其路才能识其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文本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许多老师,在上语文课时就是不让学生多看文本。若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多看文本。老师也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看文本,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导师”。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基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并没有引起教育人的重视,故此仅在教学中涉及非连续性文本时简要概括,并未对学生进行深化教学,不仅降低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质量,同时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能力。以下本篇探析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