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营造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高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让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改革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客,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全员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长期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是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探讨了民族文化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处理民族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的方法。在礼仪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还是弘扬民族文化礼仪、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坚持弘扬与培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坚持弘扬与培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教育,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灵魂,以及大学生对其继承和发扬的深远意义。同时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积极作用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挑战.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要重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科学安排教育的内容,不断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0-3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以受教育者民族文化生成为依据和根本目标的文化育人活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处于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下。同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通常需要经历一个由文化浸润到大学生主体自我内化的文化过程,而且民族精神文化机制需要通过搭建文化育人的网络平台,营造大学文化的育人场域和开展民族精神实践活动等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教育,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灵魂,以及大学生对其继承和发扬的深远意义。同时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积极作用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挑战,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要重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科学安排教育的内容,不断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6-109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传承的精神脊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因其内容与时代精神脱节、教育模式单调枯燥无法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难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内化,因此文化认同成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拓展实践教育平台、加强自我管理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精神面貌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教育,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灵魂,以及大学生对其继承和发扬的深远意义,进一步探索研究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具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由高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心理特征以及当前的思想状况决定的,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此,必须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历史和国情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正确处理弘扬民族精神和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桑植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同时红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又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从桑植县的地域特性和红色文化内涵为出发点揭示出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路阳 《教育与职业》2007,(15):95-9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进行政治理论课教育,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校园各种教育载体的建设,让年轻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充分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精神深植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为人民团结一致提供精神支撑,不断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民族之栋梁,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筑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育理性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最后通过提高自我修养、勇于躬身实践,明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法宝,而对其生成基线进行研究和评判是开展教育的首要前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生成基线以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体系为本体、以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两翼,融传承性、先进性、层面性为一体。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匡正民族价值观偏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经典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重要人才。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视阈出发,通过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内在关联的深层次思考,探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基源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个对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根本;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20.
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时下有所缺失。当前应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传统节日文化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应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弘扬民族精神,这对传承祖国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