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伟 《湖南教育》2013,(1):36-37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遇见雨花方阵的李莎老师和高新博才四(八)班的孩子们,遇见《送元二使安西》,如同遇见了一场清新、润泽的朝雨。听课的老师、学习中的孩子一同沐浴在这场雨中,一切是那样清新明快又润泽万物。在这场润物无声的雨里,我们能听到孩子们语言生长、生命拔节的声音。一、兴趣,在古诗学习场中激发诗歌教学中的情感场运用十分重要,因为古代诗歌和我们现代的生活、白话文是有距离的。但是,情感是没有距离的,经典的诗歌能够穿越千年,依靠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二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组成。这两首诗皆为唐代诗人作品,表现的都是"送别"主题,采用的都是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但事件发生的背景不同,蕴含其中的情感也有差异。鲁迅说:"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四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何不将这两首古诗进行整合,引导孩子在比较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似文献   

4.
古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注重意境,生活阅历与文化积淀成为理解、掌握与运用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而让小学生参悟意境深远、含传统文化于其中的古代诗词,确实有难度。朱增明老师与张志奇老师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探究两位教师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朱增明老师的设计以掌握学习方法作为重点,意图借助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这一类诗的方法,并懂得归类学习的策略,从而完成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披文入情的途径,也是以声传情的过程。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读尤显重要,引领学生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新生代名师戴建荣老师曾发出"吟诵,让唇齿留香"的感叹。戴老师在《送元二使安西》《静夜思》等一系列古诗词教学课例中,更是独树一帜地诠释了吟诵的魅力。戴老师从题目入手,先引着孩子们"读",用古诗平仄音调的规律诵读。当孩子们都读正确了,戴老师说:"古诗还有另一种读法呢?"于是就"唱"了起来,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唱。最  相似文献   

6.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课堂实录。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小脸通红,双眼发光……特别是组织学生讨论两首诗的不同点时,刘老师让孩子们“比较学古诗”,每一个孩子的“心根”被深深触动了,都积极参与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全过程之中。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一直是大家研讨的课题。诗歌字数虽少,寓意却深,诗句虽短,情思却浓,加之作者距今年代久远,理解起来颇费心思,因而成了公开课、示范课上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结合课改新理念,总结出了古诗教学的“五读探究法”,现呈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课《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教学设计,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课堂实录。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小脸通红,双眼发光……特别是组织学生讨论两首诗的不同点时,刘老师让孩子们“比较学古诗”,每一个孩子的“心根”被深深触动了,都积极参与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全过程之中。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下半年崇左市左江源特级教师工作坊大新站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已经结束。回味此次活动中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整个备课、上课过程,期间的思想跃动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歌很相似。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课本里选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看来很简单,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诗意。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跟现代汉语的距离较大,所以只有首先理解诗意,才能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和作者的感情。那么如何去把握呢?一、解诗题古人讲:“题”是额也、‘泪”是眼睛。任何诗文都有题目,古诗也是一样,诗题往往带有总纲的意思,所以,无论讲解哪首诗,首先得解题。如《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人名,“安西”是唐朝所设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使”是“赴”的意思。那么从题目可以看这是友人送元二到安西去写的一首送别诗了,既然知道是送别…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组合教学。  相似文献   

14.
王小玲 《贵州教育》2013,(14):35-36
面对不断地重复却又非常之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模式,笔者曾绞尽脑汁地思考过,发现自己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实让自己教着累,也让学生学着累。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参加了"古诗教学探讨"的活动。在这次活动后,笔者感触颇深,对如何改变枯燥的古诗教学有了一些思考,那就是大小语文观的问题,也就是"教课文"和"用课文"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以小学语文中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谈谈相关思考。一、常规的教学——我理解为小语文  相似文献   

15.
<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两首古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依依惜别之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点,我请学生做了以下准备:第一,通过上网和课外书籍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简介,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安排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在唐诗中又有许多的送别诗。初中语教材中所选《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中的精品。尽管四位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同,但由于人物不同,送别的环境不同及友人去的地方不同,送别时的心情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后人又称"阳关三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所作,是著名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