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内巧 《现代语文》2006,(2):108-10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2.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其中有这样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教参上是这样解释的:“间,隔开。这句诗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间”既解作隔开,自然应该四声了。这种解释法虽然句意可通,但与七言绝句的平仄不合。因为历起式首句不入韵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这句诗的第五个字“一”为仄声,是不符合这类律句平仄式的常例。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研究》中刊出了广西灵县武利镇中心校阮庆贺老师的《<琥珀>的想像不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5期)一文后,又相继刊登了山东高密市井沟镇田庄中心小学杜玉利、陈美兰老师合著的批驳文章《<琥珀>的想像很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9期),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本人认为,《琥珀》一文确实想像欠合理,其愚见有三,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不容质疑,合理的想像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阮老师认为原文的想像和生活实际不相符,其理由为:原文中“大滴松脂是从松树上滴下来的,同时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住”与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4.
大凡喜欢阅读古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当我们在欣赏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佳旬“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时,内心深处似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在萌动.都会情不自禁地神思驰骋,被作者笔下的一派江南春色所陶醉,仿佛神游于诗中,置身于九百多年前王安石笔下的江南岸畔,正在饱览着江南的大好春光……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查阅了一部分资料,现介绍如下:资料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说《: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资料2《.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500个语文故事》(方洲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相似文献   

7.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唐旺贵老师《“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之我见》一文,觉得有必要探究一下《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泊船瓜洲》应是第一次辞去宰相职务后的作品 ,发自他重新还政的希望 ,并非失意颓唐 ,退隐钟山。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曾改过多次,同学们大胆地想想看,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生:作者可能用过“吹”字。生:作者可能用过“到”字。生:作者可能用过“满”字。生:作者可能用过“入”字。师:据传,诗人先用“到”字,又改为“过”字,再改为“入”“满”字,经过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大家仔细品味品味,这些字各有什么好处?同学们可以前后桌商量商量。(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收录了北宋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但是,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却是分歧较大。其中,有一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大部分的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书以及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在从政期间,王安石发觉北宋统治者积陈守旧、固步自封,以致国力羸弱,于是上“万言书”、“百年无大事扎”等力主变革。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被神宗任为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推行变法。由于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变法屡屡受阻。熙宁七年(10…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  相似文献   

13.
参加工作以来的十几年里,笔者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曾先后多次执教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每一次教这首诗,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其中有三次的体会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4.
小组学习,紧扣“还”字,披入情,体会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5.
《泊船瓜洲》这首诗,作者王安石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几易其字,而传为美谈。教学时,我想试试学生是否能体会到“绿”字用得巧妙。师: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生:我认为“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用得好。从京口到钟山隔了几座大山,路  相似文献   

16.
何伟 《小学语文》2009,(9):54-55
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因其经典性成为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诗篇。文学鉴赏讲求“知人论世”,即通常情况下,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上来解析文学作品所包涵的意蕴。笔者不避浅陋,尝试解读这首绝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荆国公。年十七八,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中进士后,愈忧国民,关疾苦。  相似文献   

17.
一、基于《泊船瓜洲》诗歌本身(字面或感性)的研读 二、基于《泊船瓜洲》诗歌背后(人与情)的研读  相似文献   

18.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因其经典,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传统诗篇。然而,大多教师对其诗歌的理解总是浅尝辄止,而文学鉴赏讲求“知人论世”,即通常情况下,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者思想上来解析文学作品所包涵的意蕴。笔者不避浅陋,尝试解读这首绝句。  相似文献   

19.
一节课的设计、实施,其根基是文本的解读。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应是文本优秀的阅读者,应整体把握文本,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忠于历史的(或者生活、生命本身的)解读,即教师的解读应具有历史感;其次,教师应该是文本能动的展开者,避免平面解读,以体现解读层次的厚度和有效拓展的宽度。对于《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我进行了如下思考:第一环节,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诗歌本身的意象,体会词语的精妙及作者浮于文字表层的意韵,并巩固和习得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