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中,前后有十八年从事教育工作。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史宝贵的财富。为便于有志者学习和研究这一遗产,特将他在一九○九——一九二七年间在学校任教和在教育部任职时期的主要活动用年表形式列出。 一、浙江任教时期(1909—1912.2年) 一九○九年七月: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经好友许寿裳推荐,在浙江两级师范任教,担任初级师范的化学教员,优级师范的生理卫生学教员,兼任日籍植物学教员铃木圭寿的助教,当他  相似文献   

2.
鲁迅(1881——1936)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绝大部分工作时间——约二十年,都是从事于教育工作,当过中等学校教务主任、校长,高等学校教授等。郭沫若同志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开幕词中正确地指出:“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以自我牺牲精神创造性地从事创造,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近二十年间从事教育活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浙江时期 1909年 7月鲁迅从日本回国。8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时沈钧儒任校长,许寿裳任教务主任)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还担任日籍植物学教师铃木珪寿的翻译,课余采集植物标本,曾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九年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物化学教员时,编写过一本二百五十页的《生理学讲义》,后由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题封为《人生象敩》,经唐弢编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本讲义是我国近代生理学上比较完整的教科书,它是鲁迅先生立志匡时救国、改变国衰民弱局面的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鲁迅先生进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生理学教员,是在一九○九年八月刚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回国从事教学工作,与他弃医从文一样,都是为了他所说的“第一要着”,即“改变他们(指一部分麻木、愚钝的中国人)的精神”。我们从这本《生理学讲义》,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爱祖国、爱人民、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崇高思想。  相似文献   

5.
著名于世的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他的编辑生涯和他的创作生涯一样,在文坛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鲁迅先生为了发表旁人的著译,宁可自己少写,甚至不写,把一部分宝贵的时间,默默无闻地花在编辑工作上。这一点,除了那些如今蜚声文坛,而当时受到鲁迅培育或由鲁迅发现的作家,和那些当年曾阅读过鲁迅编辑的书籍的读者,所知道的人大概已不太多了。然而,翻开现代出  相似文献   

6.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一九○九年至一九二八年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大中学校执教,担任过中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大学讲师、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并在教育部工作八年。他直接从事专业革命文艺工作是最后十年。鲁迅为人民教育事业付出了他生命历程中的大部分时间,而且鲁迅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目的在于教育,“文艺可视为教育的手段。”在当今教育事业腾飞之日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应当充分认识和提高他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历史地位。 本文拟联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对鲁迅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1919年,鲁迅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90多年后的今天,作家陈祖芬又写了一篇文章——《浩良:我们现在怎样做孩子》。在这篇文章里,作家写了北京一位中学生张浩良成长的故事。张浩良的成长是闪光的。2009年5月,他参加  相似文献   

8.
1935年7月17日,我国无产阶级新音乐运动的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时年23岁。聂耳这时还没有结婚,但他有位不为世人所知的意中人——年轻漂亮的袁春晖。春晖1913年出生于昆明。他的伯祖父嘉峪,是清代第一个云南特科状元,在云南颇有影响。但春晖家道并不富裕,初中毕业后就在昆明第五小学当教员,以微薄收入补贴家用。那时,她和从玉溪迁来昆明的聂耳一家都住在端仕街的同一院落。住在这个院子里的还有春晖的小舅张庚候。他在省立师范附小当音乐教员,擅长小提琴和曼陀林演奏。张庚候见春晖和聂耳都喜爱音乐,便常常教他们,所以他们年纪不大,却学习发很多音乐知识,并取  相似文献   

9.
魯迅与教育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他一生的活动虽然主要是在文学方面,但从一九零九年七月他自日本回国之后,到一九二七年十月初离开广州中山大学之前,这十八年中,他曾教过中学、大学,并且曾在当时的教育部任职,他和教育工作的关系是相当深的。同时,在他的小说里创造的知识分子典型,就有不少是担任教师的;在他的通信和杂文里,也有些关于教育工作的卓越意见,据他的一些学生回忆,他在教书的时候是极为爱护学生、极其认真负责的。郭沫若先生认为鲁迅同时还是—位卓越的教育家,这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而且又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郭沫若语)胡耀邦同志在一九八○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鲁迅先生从事十八年教育,做了八年教师,从浙江两级师范到北京师大,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大家应当向鲁迅先生学习。 鲁迅认为,教育总是和政治、社会状态相关的。从这一认识出发,他把教书育人作为从事教学的指导思想,辩证地阐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培养和造就新的一代。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教师。1909年6月从日本留学归来后,他担任的第一个社会职业就是教师。从1909年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起到1927年离开中山大学时止,整整十八个春秋,他相继执教于绍兴府中学堂、绍兴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十四所学校,传授过化学、生理学、小说史、文学史,文艺论等课程,担任了中学和师范学校的监学(教务主任)、监督(校长)、大学的讲师、教授、系主任和教务主任等职务。定居上海后,他虽不再担任教职,但依然十分关心教育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帮助和扶植着青年。他把教育工作当作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魏猛克同志。魏老是三十年代左联的盟员,并与鲁迅、郭沫若这两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文学奠基人有过几年的接触和交往。现在,魏老已经年近七十,是为数不多的至今健在的左联老战士之一。在访问中,我们聆听了他关于左联特别是鲁迅和郭沫若的许多珍贵回忆。一九三三年夏,魏猛克同志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不久,经叶紫同志(原华中美术学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作为一位作家,他是以散文著名的。1935年,中国出版界编成一部重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请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和朱自清等10多人编成。郁达夫编的《散文二集》里收入鲁迅、周作人等16家共131篇,周氏兄弟占81篇,选入朱自清的共7篇,居第3位,比冰心入选的还多1篇。可见朱氏在现代散文家中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背影》一篇,最为人称道。像我这样70岁左右的一代人,可以说没有不从教材上读过这篇散文的,要是一位教师,也就没有不教过这一篇的。我每读此篇,都深受感…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师范学院李清、刘正强两位老师(署名景周)著的《鲁迅诗歌解析》一书,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在鲁迅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才气横溢、成就卓著的诗人。诗歌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占的比重虽然不大,却是他丰富遗产里很重要的一部分。鲁迅留给我们这份珍贵的艺术瑰宝,我们必须很好学习和继承。但由于时代的不同,诗歌本身固  相似文献   

15.
1911年冬,叶圣陶中学毕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912年起当了小学教员、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将近十年。此后又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中学、大学任教职。1915年在上海尚公学校当教员时,还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23年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底从商务印书馆转到开明书店继续担任编辑。他还先后参加了《中学生》、《新少年》、《中学生文艺季刊》等刊物的编辑工作。从那时起,叶圣陶不但是一位辛勤的教师,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直到晚年,他不顾年老多病,仍在为教育改革呕心沥血。叶圣陶的一生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陈传文,揭阳地都镇人。上世纪30年代末毕业于广东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系,历任汕头海滨中学(今汕头华侨中学)教员,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即今韩山师范学院)教员、教务主任,于1943年3月至1947年7月出任校长。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精于心理学,亦擅书法。1939年5月,为避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余华在演讲时表示,鲁迅曾是他最讨厌的作家,自己直到36岁才真正读懂鲁迅,佩服鲁迅。余华在“文革”中长大,因为从小上学时只能看鲁迅的小说,一直对其“非常讨厌”。1996年前他家没有一本鲁迅的书,但后来当他以一个小说家的眼光看待鲁迅小说的时候,他觉得鲁迅真是一位锋利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柔石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有人认为是中篇小说)《二月》,是描写一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生活道路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撰写了《柔石作<二月>小引》一文,以推重这篇作品、奖掖这位青年作家.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叫肖涧秋的知识青年,从杭州省立师范毕业以后,由于他在第一次大革命历史时期,不愿向工农群众靠拢,不愿投身革命洪流,只好到汉口、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风萍浪迹.这期间,因为他对旧中国世态炎凉感到愤懑,对自己的流浪生活感到厌倦,所以他应一位老同学的邀请,来到浙江乡下一个叫芙蓉镇的中学担任教员,想在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里过几年清心寡欲的平静生活.殊不知,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世外桃源”,芙蓉镇只不过是黑暗旧中国的一个角落,他并不能安心住下去.特别是他仅仅为了救助一位既是  相似文献   

19.
离开学校久了,可师生情意如陈年老酒,随着年久而愈发醇浓。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都已入耄耋之年。说来有趣,常与我联系的老师之中,潘逊皋先生竟是从来没给我们班上过一节课的老师。1956年,我上北京二中。小学的语文教员刘老师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高兴地说:“二中好哇!有一位潘先生,是‘国文台柱’,学富五车,跟他学习,一辈子受益。”为此,我还专门查了词典,弄明白什么是“学富五车”。进了二中,了解到潘先生教高中,这是一位个子不高、相貌和善、略带口音的老师,他特受学生们的尊重,原因之一是有“神童作家”之誉的刘…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