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季扎“之初使,北边徐君。徐君好季扎剑,。弗敢言。季扎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剑,系之徐君家②树而去。从者日:“徐君已死,尚谁子叫?”季子曰:“不然④,始吾心已许之,艺以死倍。吾。C哉!”(选自司马迁《史记》)【注接]①季扎是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奉命出使鲁国。②读出ong,坟墓。③“谁手”即“子谁”,送给谁之意。④好:对或正确。③倍:通“背”,违背之意。【导读]这则短文不足百字,它通过记叙季扎赠剑的故事,歌颂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古代贤人一诺千金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猜题依据】2011年高考《回到原点》《总有一种期待》《这世界需要你》《诚信》等关注社会热点,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经典高考作文试题。【猜题背景】社会信任危机背后的冷思考!【全真模拟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春秋时名公子吴季札受吴王之命出使北方上国,路经徐国,便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君隆重接待远道而来的吴国使者。在会见过程中,徐君见季札身边所佩的青铜宝剑煞是威武,请求季札解下来鉴赏。宝剑出鞘后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惹得徐君艳羡异常。聪明的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便暗许将此宝剑赠与徐君,但因考虑到还要继续北上去出使上国,  相似文献   

3.
季子挂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  相似文献   

4.
有个武士特别想得到一把珍贵、锋利的宝剑。听说,河西有位工匠手艺高超,能铸造磨励最好的剑,就带着随从乘船由河东到河西去求见工匠。说明来意,工匠答应武士,帮他制一把宝剑。  相似文献   

5.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相似文献   

6.
心里的许诺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奉命出使几个诸侯国。他在拜访徐国的国君时,徐国的国君喜欢上季札的佩剑,可是没好意思开口要。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为他还有出使任务,不能没有像样的佩剑,就没有送给他。等到他完成出使任务返回,徐国国君已经死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他的随从很不解,说:“徐君已死,你这是送给谁呢?”  相似文献   

7.
季札挂剑     
原文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经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予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相似文献   

8.
1965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非常珍贵的宝剑。金黄色的剑身上,还有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其中一把剑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这就是极其有名的越王勾践剑。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足足有两千多年,出土时竟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并无丝毫锈蚀。难怪1973年该剑在国外展出时,不少参观者都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正>爷爷有一个绝活——扎扫帚。他扎出的扫帚不仅美观、个头大,而且还非常结实耐用,常常被亲友们称为"铁扫帚"。记得我八九岁的一天,放学回家,看到爷爷戴着老花镜在整理一堆干草。我好奇地问:"爷爷,你在做什么?""爷爷在扎扫帚呢!"只见他把那干草放在木板上,又拿起砍刀,把它斫成二尺长的一根根,再一把把捋齐扎好。我又问:"这是什么草啊?"  相似文献   

10.
《滕王阁序》中有言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材对此句的注释是:“意思是说,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我认为这种解释欠确切,其不妥之处有二:一是把“武库”译解为“兵器库”欠确切,与文章骈俪对偶的句式特点也不相吻合。二是把“紫电清霜”译解为王将军“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不确切,没有解释出“紫电清霜”在句中的用意。这是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的两个分句又是两个倒装句,句子的谓语“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  相似文献   

11.
诚信以立身     
<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鞅立木取信、曾子杀猪兑现承诺的故事,至今仍然是诚信教育的榜样。人而有信,为人称赞;人而无信,必失人心。下面,让我们翻开典籍,寻找更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吧。古文赏读【甲】延陵季子将西聘晋1,带宝剑以过徐君2,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  相似文献   

12.
捡砖头     
我有个笔记本,天书似的,因为记满了令人费解的文字。随便翻开一页看看: 冰淇淋国王出访一个需要减肥的国王橡皮宝剑橡皮和笔是阴阳双剑用阴剑可以擦去不顺眼的一切但还会找到阳剑  相似文献   

13.
<正> “杂文”作为文章体裁是源远流长的。但杂文赖以独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却历来众说不一。笔者以为杂文的基本特征在于“扎”。一、说“扎”从现代文学史上看,“杂文”这一名称,正式通用于三十年代,二十年代称之为“杂感”。“杂文”名称的通用,标志着这一文体的成熟。这一文体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与刀下”发展成熟的。把杂文的兴盛说成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把写作杂文骂为“堕落”行为的“围剿”者,也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1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从干遂那里得到了一把宝剑。回来的路上渡过长江,船到江中心时,有两条蛟龙缠住了他乘坐的船。次非就对撑船的人说:“你曾经看见过两条蛟龙缠住船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吗?”船夫说:“没有见到过。”次非挽起衣袖,撩起衣服,拔出了宝剑,说:“我最糟不过成为江中的腐朽骨肉罢了!如果失掉宝剑能够保全自己,我为什么舍不得宝剑呢?”于是就跳进江中去刺杀蛟龙,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爷爷有一个绝活——扎扫帚。他扎出的扫帚不仅美观、个头大,而且还非常结实耐用,常常被亲友们称为"铁扫帚"。记得我八九岁的一天放学回家,看到爷爷戴在老花眼镜在整理一堆干草。我好奇地问:"爷爷,你在做什么?""爷爷在扎扫帚呢!"只见他把那堆干草放在木板上,又拿起砍刀,把它斫成二尺长的一根根,再一把  相似文献   

17.
1965年,在湖北省发掘楚墓时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一把剑的剑身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至今依然光彩夺目,非常锋利,毫无锈蚀,真可谓无价之宝。勾践的剑在国外展出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世界各地的青铜器考古专家连声赞叹: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如此高级的宝剑,真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鸿门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樊哙复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意思是:樊哙把他的盾反放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的上面,拔出宝剑切着吃它笔者认为,课本上“复其盾”中的“复”字宜用“覆”字,这是因为: 一、“复”是“復”与“複”的简化字,而“復”、“複”与“覆”是古时即有的几个不同的词。因此,“复”与“覆”  相似文献   

19.
朱浩真 《上海教育》2014,(18):87-88
沪教H版高二语文教材(试用本)收录有《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以生动、凝练的文笔叙述了季札献剑的感人故事。季子的一番话可谓是点睛之语,"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徐君死后,季子之所以要挂剑于墓,因为不能欺骗自己内心的许诺。这除了展现主人公的守"信",更体现他的真诚。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放在大街上,把其中一辆车的车窗摇下,结果这辆车,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另一辆汽车,停放了一周却完好无损。这时,詹巴斗博士又偷偷用锤子把这辆汽车的玻璃扎碎,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这辆汽车也不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