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决定着他们对产品的分配不同,即他们的物质利益不同。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利益是人们活动的客观动因。承认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意味着肯定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物质利益原则是一个与生产关系概念紧密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不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前不久,报载珠海等地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效应,赞同者认为:重奖与贡献挂勾是按劳分配,取之无愧。异议者感叹:鸟儿的翘膀系上黄金,焉能飞得高远!显然,这场重奖应该与否的争论,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变异与冲撞。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对于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莱茵报》时期利益问题是马克思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要对其“发表意见”的一个“难事”,是马克思产生“苦恼的疑问”的问题源点,也是促使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动因”。这一时期马克思对利益与等级、国家和法的关系的分析和认识,表明马克思已经由利益触及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中的关系问题,认识到了物质利益影响和制约着主体活动。但还未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质利益所决定的客观社会关系,更未认识到“物质的生活关系”对社会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物质利益、劳动态度和道德观念,是三个含义不同但关系十分密切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一定的物质利益,反映并制约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道德观念。在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中,物质利益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不能撇开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而且必须依靠他们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社会主义阶段的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即使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意识到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也仍然要为个人谋生而进行劳动。其目的虽然有两种,但行动只有一种。劳动者劳动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首先是发展了共同的利益,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的利益。因此,劳动者在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利益理论研究中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利益的定义,其中过半数的学者用需要去定义利益是值得商榷的,导致他们这种失误的原因是把利益与利益要求等同起来。在利益的功能和社会作用上争论也颇多,然而关于物质利益与精神文化利益在社会发展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关于利益动因论是利益理论的精髓和基石的观点;关于利益在社会基本矛盾的形成和运动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观点等,深化了利益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化”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无可否认,它也确实对当今世界各大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而关于全球化的理论问题以及影响问题已经有、而且还将会有许多学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打算从历史教育这个领域来分析全球化的影响。一、全球化与历史教育“全球化”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但也是歧义最多的词之一。首先,就“全球化”的界定问题,学界就存在很大的分歧。比如叶江在《浅论全球化及其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影响》一文中,就谈到了目前学界对何为“全球化”存在四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史琼 《教师》2011,(11):124-125
随着19世纪中后期现代心理学的创立,动机理论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成熟化,出现了各种流派。在动机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了热点。在我国,学习动机问题也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较多关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学习动机,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内容、种类及其作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19世纪中后期现代心理学的创立,动机理论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成熟化,出现了各种流派。在动机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了热点。在我国,学习动机问题也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较多关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学习动机,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内容、种类及其作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医药民俗是民国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民俗学议题,这一讨论也是在当时中西方文化大讨论背景下进行的。基于近代中国现代转型的迫切需要,民国学界从文学、宗教学、医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对医药民俗展开了批判性研究,并将批判医药民俗作为宣扬科学、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重要途径。这种批判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潮发展和现实变革的需要,但也存在对复杂医药民俗事象的简单化处理倾向,这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当今语境下,梳理并反思民国医药民俗研究的相关问题与视角,不仅可以为当代医药民俗研究与建构提供借鉴和启示,亦可为疫情肆虐背景下的医疗文化史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范畴化是语言学界,乃至哲学界和心理学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范畴化理论的不断更新也对语言研究的范式产生了诸多影响。国外的范畴化理论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让更多语言研究者了解各种范畴化理论,并为汉语研究服务,这是本文翻译的初衷。总的说来,范畴化研究经历了传统观点、传统观点批判、梯度结构批判和范畴理论等4个阶段。随着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以事件为基础的新范畴化阶段已经出现。文章逐一介绍了不同的范畴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批判,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话语分析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综述了语言学界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衔接与连贯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术语来源,语言学家在衔接与连贯的定义、范围、标准及其关系等问题上所持的不同观点和这一研究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辛亥百年以来,无论是中华民国时期还是共和国时期,虽然有学者对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出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学界对太平天国妇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获得的地位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肯定的观点一直占据学界主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否定的观点愈来愈众,成为学界不可忽视和不可阻挡的一种新的潮流。太平天国妇女社会角色和地位问题的研究要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敢于创新和突破。要正确理解和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理论去分析问题。要充分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进行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分配不公     
分配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也关系着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因此分配公与不公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1 要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首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分配不公的准确含义,以统一人们的认识。对分配公平与否的衡量和判断,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标准是各不相同的。对此,我们必须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和理解。笔者认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4.
所得与抢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又要反对拜金主义。 所谓坚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指国家必须承认不同人们和不同企业因向社会提供的不同劳动或为社会作出的不同贡献而获得不同物质利益的权利。国家应当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鼓励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合法方式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从而使社会成员的物质利益与自己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战后社会学对阶级和阶级意识问题的争论。作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和韦伯之间的分歧以及他们对阶级概念的理论阐释的未完成状态给学界留下了极大的争论空间。关于阶级与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社会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关于当代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动问题,当代学者提出了与马克思阶级理论殊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原始社会史理论的确立有没有一个历史过程?学界意见不一。本文依据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划分的三个分期,介绍了经典作家在这三个阶段创立科学原始社会史理论的过程;指出这一理论也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提出许多有重要意义的原理,到不惜暂时中断《资本论》的创作,其确立实际是两位伟人近40年共同研究的结晶。绝非摩尔报《古代社会》的简单模仿和通俗阐述,同时也指出,亚细亚所有制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不同涵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就在于他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 ,在批判的状态下达于科学。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门学说也需要在批判中逐步走向成熟。本文通过综合学界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概念、特征、内容、与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区别以及现实意义等问题的争论与探讨 ,使人们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  相似文献   

18.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学界关于社会思潮对高校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成绩,表现在从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程度、特点、后果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初步提出了应对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对策。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予以关注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其社会语言学传统的俄罗斯语言学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机构话语理论体系,对社会机构、社会身份、交际者的身份—角色、机构话语以及机构话语的各种变体进行研究,对机构话语的本体特征、社会制度和社会权利如何通过交际者的交际行为和交际动机来实现、社会机构与交际者及其身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详尽的阐释,可以深化人们对交际者与社会机构之间、机构话语与日常话语之间、机构话语不同类型之间、社会身份与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西方会话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不同,俄罗斯机构话语研究中的身份话语理论可以合理地解决说话人在不同语境中的身份转换问题、制度化与言语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不同机构话语之间的界限问题以及机构话语与言语体裁的关系问题,还能够科学地解释机构话语有其固化的内核和模糊的边缘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问题自古就有,而且公共性概念是一个属于历史范畴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公共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在西方,公共性及其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近代,阐发于现代;在国内,公共性问题则于1990年代才渐入学界研究视野,并主要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哲学领域展开。因此,强调和肯定文学的社会学意义,回归文学的人学理论,既是文学公共性重建和文学价值重构的重要前提,也是文学公共性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