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不合格父亲:“这次物理测验,你又不合格了。”儿子:“不是我不合格,是老师不合格。”父亲:“为什么?”儿子:“在广泛使用原子能的今天,老师却问我蒸汽机的构造。”他们的妈妈怎么办一天,彼得从学校回家把成绩单交给妈妈。妈妈生气地说:“去年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次你是怎么啦?你曾经是班上考得最好的呀!”彼得想了一会儿,微笑着对妈妈说:“每个同学的妈妈都想为自己的孩子考第一而骄傲。如果总是我第一,他们的妈妈怎么办?”个别通知一位老师在给学生发还试卷,他发卷方式很特别———分数最高的卷子,他举到学生的头顶上发;分数稍低的卷子放…  相似文献   

2.
“妈妈和老师说的不一样,我听谁的?”每周一的班会中,孩子们无忌的童言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华小学四年级九班的李玉倩老师忧心忡忡。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老师说:“学校五天的德育工作,孩子回家两天往往就变成零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该校校长刘金枝告诉记者: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家长在孩子的“分数”与“能力”上,往往是更看重前者。不少家长不把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视为“正事儿”。刘校长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捡到一名学生丢失的铅笔,当老师问这名学生时,一场对话耐人寻味:“是你的笔么?”“不是。”“…  相似文献   

3.
大华 《师道》2005,(11):15-16
作为家长,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在唱一首被篡改了歌词的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拉开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每当听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唱这样的歌曲时,作为家长,都会有一种震惊感,也有一种苦涩感。一般而言,都要教训孩子几句:不准唱!为什么要唱这样的歌?但在教训孩子之后,也会在心中思忖:这世道究竟怎么啦?孩子为什么对学校、对老师这么仇视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向来是一个很受人们尊重的职业,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但是当你听到别人说某某老师是个“骗子”,特别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时,这个老师就要考虑了,孩子何出此言?上星期,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毛毛小朋友是这个周刚来我们班的孩子,对班里的老师和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每天早晨来的时候总是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家长也只能简单说几句话之后就走,怕孩子再继续“缠”着。之后,我耐心地陪着孩子,孩子提的要求我也尽量满足,而她每次都要提的一条就是“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接我。”我也赶快答应,并且拿出…  相似文献   

5.
高妙的设计     
兴趣小组报名时,我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众多来咨询我的家长。“老师,我想让我的孩子学电脑,以后肯定用得着。”“老师,让某某学英语,对以后发展有好处。”“老师,我家某某要学钢琴,升重点中学兴许能派上用场。”面对此起彼伏的声音,我笑而不答。等他们彼此交流完“高见”,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要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等我戴上红领巾,再来向您问个好……”毕业典礼最后,李玉兰情不自禁和孩子们一道唱起了毕业歌。唱着唱着,孩子们的歌声中夹进抽泣,琴声也显得嘶哑了。一位家长拉着李玉兰的手,含着热泪说:“以前,我很嫉妒你。孩子回来口口声声总是李老师怎么怎么,还要我理你这样的发型,穿你这样的衣服。今天,我总算明白了,歌里说老师像妈妈,我说老师胜妈妈。我们和孩子会永远记住你的。”  相似文献   

7.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  相似文献   

8.
年轻的困惑     
年轻的李老师正在同孩子们玩游戏,佳佳的妈妈来接孩子,李老师迎上去刚想同她谈谈佳佳这几天的一些情况,佳佳妈妈却看也不看她,四处张望着,找班上另一位老教师:“张老师怎么没上班?我还想问问她这几天佳佳的表现呢!”原本热情接待家长的小李老师沉默了。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后,小李老师从家长的眼中读到了一种不信任,开展家长工作的信心也越来越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丁零零……"老师:"喂,你好!"学生:"李老师,今天上午我没有去校医室量体温,我撒了谎。刚才我妈妈给我讲了道理,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这是件很小的事情,似乎也无关对错。打电话的小芸在我的记忆里是个比较乖的孩子,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我,我真不相信她会撒谎。还好小芸的妈妈教育很细致,弥补了我工作的欠缺。如果家长都能如此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章立早 《班主任》2013,(6):32-33
假如有一天孩子回到家说:“我不想上某某老师的课,这个老师太凶了,我不喜欢她!”作为家长的您该怎么做?是附和孩子对老师的抱怨,还是斥责孩子不尊敬老师或是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对此,初二学生家长朱女士有些困惑了……  相似文献   

11.
刘冰 《少年世界》2011,(4):43-44
常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从3岁多开始,特别习惯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来告状:‘某某在幼儿园抢我东西了”、“某某今天又打人了”、‘妈妈,你看他把我们家地板踩脏了”。这让老师和家长很伤脑筋,是不是孩子思想品德不好?其实,一般的孩子都爱告状,特别是4—5岁的幼儿。从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程度不同的攻击性行为,而4—5岁的孩子,攻击性强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爱告状。由于年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万花筒     
他们的妈妈怎么办一天,乐乐从学校回家把成绩单交给妈妈。妈妈生气地说:“去年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次你是怎么啦?你曾经是班里考得最好的呀!”乐乐想了一会儿,对妈妈微笑着说:“每个同学的妈妈都想为自己的孩子考得第一而骄傲。如果总是我第一,他们的妈妈怎么办?”为妈妈着想乐乐轻轻地走到数学老师面前,恳求他说:“尽管我这次考得不好,但请您在批成绩的时候打个好分“为什么?这不太好。”乐乐的声音更柔和了:“老师,我妈妈有心脏病,较低的分数会使她受刺激。”助手走了上数学课时,老师对乐乐说:“你为什么没交作业呢?”乐乐回答:“我爸爸出差…  相似文献   

13.
游戏中我好像不是孩子们的老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许多感动的事情,我都难以忘记。有一次我脚扭伤了,许多小朋友向家长讨来了伤筋膏,硬要替我贴上。我咳嗽了,孩子们会静静地听我讲话,为我带来咳嗽药。假期里,我常常会接到孩子们的电话,稚气的声音告诉我,“支老师,我会跳8下绳了。”“支老师,明天我该穿什么衣服?”“我今天练琴很认真,多下来的时间妈妈和我一起下棋。”和孩子们讲讲心里话常常使家里的人笑话我,说我不像个年已半百的老太婆。游戏使我有了了解孩子的机会。亮亮和晓春,两个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5.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16.
和孩子们在一起,日久天长,感情加深了,孩子们与我更接近了,不少孩子提出要去我家玩玩的要求。可由于路途遥远和其它一些不便,我无法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尽管我耐心地向他们作了解释,但一到星期六,孩子们知道我要回家了,还是围着我,仰着小脑袋请求说:“老师,我跟你回家好吗?”“老师带我到你家去吧!”我知道孩子们因为喜欢我才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实在不愿让他们失望。  相似文献   

17.
每天,我都会给孩子留一个小小的作业。所谓“作业”,不是让孩子动笔写,而是让他们回家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和成人的活动,第二天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这学期,有一节谈话课内容是《好孩子,不任性》,头一天,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问一问,想一想什么是任性?你有没有任性过?任性好不好?第二天,围绕“任性”孩子们纷纷地发了言,有的说:“那天,我和妈妈上街,我非要冰激凌吃,妈妈不答应我就哭,这就是任性,这样做不好。”还有的说:“有一次天很冷,我非要穿裙子,妈妈不让我穿,我就闹着不上幼儿园,这是任性,任性不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19.
失言的风波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爱跟我聊聊他们的孩子,每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孩子中间,谈笑风生地面对家长,这一切真好。但是因为这件事,我对自己是不是好老师开始怀疑了。  相似文献   

20.
现象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时常能听到孩子们这样说——入园时:“妈妈(爸爸)说,外套不要脱……”吃饭时:“妈妈(爸爸)说,我不能吃鱼……”午睡时:“妈妈(爸爸)说,要穿着毛衣睡……”上课时:“妈妈(爸爸)说,我坐在这里看不见……”在家里,家长又经常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们老师说,衣服要这样叠;老师说,吃饭不能讲话;老师说,明天可以不上幼儿园;老师说……”分析这种现象在工作中时有碰到,细细分析,这种现象流露了孩子对权威有意无意的依靠心理。1.无意识依靠权威的心理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道德判断处于他律阶段,他们还未形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