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8月9日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虽然参加新闻工作时间不长,我却对这三句话深有体会.2007年10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到北京日报社参加工作,分到区县新闻部,并负责两个最远的口:延庆县和平谷区.很多人都觉得落差太大:你一个博士,让你跑农村,有点儿大材小用了吧!你是学传播学的,跟“三农”不搭界,这不是人才浪费吗?当时,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相似文献   

2.
人物简介李森,西藏电视台副台长。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曾任西藏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新闻视点》栏目组组长、西藏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主任。李森是西藏新闻宣传战线具有广泛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记者,由他策划、采编、摄制的优秀新闻节目,获得业内和观众的好评。荣获西藏自治区新闻宣传战线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广电局和西藏电视台先进工作者荣誉,采制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西藏辉煌40年》《60华诞祖国  相似文献   

3.
邢阳 《今传媒》2009,(10):84-85
意外一:突然被派去黑龙江省采访老马的家人 "老马?他是干什么的?"2009年2月5日一大早,社会新闻部主任孙振宇将一篇关于从星光大道走出的农民歌手马广福的报道递给我,说采访中心领导商量决定,派我去黑龙江采访老马的家人,还没详细看报道的我不解地问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据辽宁日报社报道:《辽宁日报》由过去的8版扩为16版,对编辑部的机构也作了重新调整。这次调整打破了传统的按工业、农业、政法、科教等战线分部的机构设置,而以版设部,以版带部。要闻部、专题新闻部、机动记者部、市县新闻部、社会生活部等等,都是新设或和以往不同的部门。记者队伍也打乱原有的战线分工,可以全面开动,四处出击。辽宁日报扩版改部  相似文献   

5.
向军 《新闻导刊》2008,(2):10-12
我是重庆晚报社区新闻部的一名"巷子记者"。我们社区新闻部是2005年成立的,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对社会新闻实行全面转型,真正"杜绝红黄灰,打造绿色新闻。"编委会要求我们,"用报道共铸和谐社会,用真情抚慰读者心灵。"对社区新闻的定位是:主要反映百姓邻里之间的感人事、家里事、有趣事。通过他们的故事,提倡社会互相关爱,弘扬人间真情,树立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让道德公民真正成为我们报道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正大型活动报道是一家媒体经济新闻部承担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大连,烟花爆竹节、中国经济论坛、赏槐会、大交会、软交会、啤酒节、服装节、春夏秋季房展会……各种大型活动连续不断,报道好每项大型活动,对大连日报社经济新闻部来说无疑是场大考。因为在对这些活动的新闻报道中,独享新闻资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随着新闻理念的转变,各个媒体对这些大型活动都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开始以各自的包装与策划挖掘其中的生动性与鲜活性,越是这样的大型活动报道,新闻竞争越是激烈。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策划  相似文献   

7.
崔全胜 《新闻世界》2013,(10):109-111
自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淮北日报通过下基层捕捉“活鱼”,在农村经济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拓宽了报道领域,加大了农村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本文结合淮北日报在“走转改”中的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农村经济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关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当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这项活动不仅使记者受益匪浅,社会反响也很强烈。本人现结合《新疆日报》地州新闻部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新疆日报》地州新闻部是专门跑地州的部门,下基层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从过去的"三贴近"到现在的"走转改",我们经过了一个认识升华的过程。本人是一名老记者,常年在南北疆奔波。"三贴近"提出的时候,本人还认为那是针对中央媒体的,是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以来,大众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其中一个较大的改变就是: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给版面,给环境,给政策,力求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取得新突破.作为舆论监督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我置身其中,深感“与有荣焉”.怎样从事舆论监督报道?我的体会是:故事说圆,道理说透,轻松行文.  相似文献   

12.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报道,使地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怎样才能做出可读性强并具有生活化倾向的经济报道?这一点值得探索和努力。从2010年以来,贵州《黔西南日报》经济新闻部以百姓的视角为重点,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把经济报道的"大问题"与读者的身边大事、小事结合起来,"大"题"小"做,从而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生硬的经济报道通俗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王英是广电战线上的一名"老兵",1978年到山东电视台工作,曾在新闻部担任记者、编辑和编辑组组长、《正午时光》制片人、《山东新闻联播》制片人。1997年调到山东有线电视台工作,历任总监助理、副台长、新闻频道总监、综艺频道总监。2004年1月起担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自2011年8月开展至今,"新"题材不断涌现。从现在的广播电视、报刊中,人们能够看到更多农村生活、工厂车间以及街道、学校等基层的报道,这些"三贴近"的新闻让人们从未那么真切地感受到新闻就在身边、新闻如此亲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們报纸正在大量报道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问题,我是联系商业部門的記者,当然要报道商业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我打算介紹一些坚持参加劳动的商店經理,可是感到有些困难。什么原因呢?第一,报紙上已經报道了不少坚持参加劳动的农村干部,我在商业部門找到的这一些报道对象,基本情况和报上已經登出来的大致相同,沒有什么特点。第二,商业战线的劳动同农村生产的劳动不同,要把商店經理参加劳动的事迹写得生动,吸引入是比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7.
我觉得,对一名记者来说,特别是像我这样长期从事"三农"报道的战线记者来说,走基层是本分,就和农民种田一样天经地义。大量的新闻在基层,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4):7
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字出版产物?《光明日报》报道:出版业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不断的数字革命浪潮,出版业会有怎样的改变?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数字出版。"我个人对数字出版有一点见解,认为数字出版是基于数字内容的一种服务,它应该顺序满足几个层面。"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的程晓龙指出,第一应满足对内容的基本战线和传播;第  相似文献   

19.
草鞋是什么?草鞋连接着平民老百姓的期望和寄托;穿草鞋的记者,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记者;穿革鞋的记者不娇贵、不势利,心中对普通老百姓,对新闻事业充满了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1996年12月,我在西安电视二台新闻部任职。当时我们的《今日新闻》节目被会议报道充斥,被大量有偿新闻侵占,西安电视台一位老资格的记者走马上  相似文献   

20.
乔睿 《记者摇篮》2010,(1):32-33
乔睿,现任辽沈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1999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加入新闻行业,2000年考入辽沈晚报。曾先后做过教育、卫生、娱乐、政府战线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