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振宇 《新闻前哨》2012,(12):46-48
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公信力决定媒体的影响力,是构建媒体品牌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主动,我国传媒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软实力,迎接国际上的挑战,抓住机遇,扩大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作派的媒体力量,而传媒软实力的提升,与媒体在人才、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在读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公信力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虽然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因媒体自律缺失而产生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的炒作则是造成媒体品位低下招致受众怨言,严重影响媒体公信力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4.
于风 《记者摇篮》2010,(3):56-57
近来媒体讲的最多的莫过于影响力与公信力。有的认为两者合二为一,谈的是一回事儿;有的认为公信力涵盖影响力,等等。说法颇多,似乎讲的都有道理。笔者认为,这个概念是重叠胶合,属于包含的关系,公信力是核心,体现媒体主体价值,是媒体的灵魂。影响力外延大于公信力,是公信力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5.
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使传播媒介的形态不断创新,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的舆论环境和媒体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产业,在信息来源、视频制作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公信力弱化和影响力迁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电视媒体要立足高政治站位,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势品牌、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从而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拿什么来构建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公信力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7.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受众中长期形成的信任感和权威性,是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公信力不但决定了一个媒体所影响的受众面,更决定着它影响受众的程度与效度。毫无疑问,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舆论监督是媒体赢得公信力的利器。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其它媒体比较,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一直是很高的。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电视舆论监督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电视舆论监督公信力的危机?如何重塑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核心价值观是微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是提升微媒体公信力的根本。由于媒体之间不断竞争与融合,微媒体只有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为根本,才能在媒体价值观念上实现全面提升,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公信力,发挥导向作用,增强传播效果与影响力,在媒介竞争融合过程中获得生存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及媒体为公众信任的程度。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它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地方党报就必须在提升影响力上下气力,服务中心,以权威新闻主导舆论,贴近基层,以民生新闻赢得读者,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打造地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品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叫响党报品牌,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正确引导舆论媒体的影响力来自高端、权威。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求变,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永远是媒体人的不懈追求.在目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纸质媒体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纸媒传播新闻的优势逐渐被弱化,而新媒体的优势则不断显现出来.然而,站在信息化传播浪潮的风口浪尖,我们认为传统纸质媒体依然可以大有作为.那就是在求新求变中,增强新闻作品的“悦读”性,进一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读者的掌声中,提升纸媒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正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是一个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三力",也是衡量媒体大与小、主流与非主流的重要指标。京华时报社长、总编辑吴海民对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是影响力之源,是传播力之本。影响力作为能够左右公众的力量,是公信力的一种外化,是传播力的目标。传播力作为争取和获得更多受众的一种力量,它是彰显公信力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3):37-44
区域媒体的品牌建设作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重要布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全效媒体的实现路径,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一步。但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这些困境表现为地域性媒体的影响力问题,央级、省级媒体的优质资源辐射延伸到市级、县级地区,促成了地域性媒体的纵深发展。通过建设区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评估体系来推动其突破地域限制,展开全局性传播新阶段,采用不断更新的企业品牌评估方法建设媒体品牌影响力评价体系,为全国各地的媒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检验和反思,同时也为我国的媒体品牌影响力研究提供体系性的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 CEObrand品牌评价法、深度访谈法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区域媒体品牌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组成,力图构建起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曼 《出版广角》2016,(7):67-69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价值观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公信力是媒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微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信息不再单向接受,而多进行协商式解码,同时,在价值观念上进行选择性认同.媒体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价值观念,才能提高自身的公信力,获得受众普遍认同,化解信任与生存危机,在媒体竞争融合中获得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童飚  范贞洪 《新闻实践》2011,(11):64-65
在目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纸质媒体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站在信息化传播浪潮的风口浪尖,我们认为传统纸质媒体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即在求新求变中,增强新闻作品的“悦读”件,进一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读者的掌声中,提升纸媒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信赖?信赖就是信任和依赖。受众的信赖度,就是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决定着媒体影响力,这一点正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大家都知道,媒体的公信力决定着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发挥的程度以及在社会中所起到的效果,公信力制约着媒介功能的发挥。公信力是媒体舆论引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产生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很容易从诸多媒体中寻找自己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报纸,从中获取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和判断依据。所以,报道好突发事件,是主流媒体广泛赢得受众,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媒体自身公信力的必然选择。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媒体的影响力来自报道重大问题上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刘效江 《新闻战线》2023,(13):78-80
地市级媒体间的深层次协作,对于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赣州新闻媒体积极寻求与大湾区媒体的协作,开展“五城党媒联盟”“老区记者湾区行”等全媒体互动,走出了一条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曹林 《青年记者》2016,(30):1-1
一个人需要通过定期体检观察健康状况,一家媒体也需要。有研究机构最近开展了“媒体健康度研究”,增加了很多指标,比如“覆盖度”“公信力”“产品体验”“内容影响力”“思想性”“事件传播影响力”以及“品牌口碑”等等。与其说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不如说是对近几年媒体评价体系反思的一种总结提炼。它意味着中国媒体正在摆脱过去对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流量的过度痴迷,而有了顺应媒体变革潮流的健康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20.
媒体公信力是指社会和受众对某媒体的总体评价,是该媒体影响力、权威性和美誉度的综合反映,是媒体能否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基础。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担负着传播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要求等重要职责,因此具有无比崇高的公信力。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一些党报的公信力受到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