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失魂落魄、震耳酚’聋、龟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慈母情深”。【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慈母情深”。  相似文献   

2.
这是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广西南宁2007“绿城之春”全国小语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上课伊始,在析解课题《慈母情深》时,王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深”的含义,读出“深”的情感;初读课文时,注意让学生对“龟裂”中“龟”字的读音和词义进行正音和辨义;学习“攥”字时,除了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其繁难的字形外。还让学生在手心以指书写,而后将手“攥”紧,以悟其义。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在一个专题单元中的定位、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等都区别于精读课文。"略读"其实是相对"精读"而言的,它是精读所学的阅读方法实践。本教学设计力求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自读  相似文献   

4.
【故事一】照搬名师的教案怎么就上不出效果来A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了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教学实录,“最初读王老师的课堂实录就感动得流泪!我要为我的学生上一节同样的课,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感受母爱的伟大并知道感恩紊情。”A老师信心满满地在其所教班级——四年级上《慈母情深》,此时正好母亲节快到了。  相似文献   

5.
<正>何捷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文本解读能力、目标定位能力和课堂行走能力。一、目标与活动的高度匹配1.凸显课型,直指表达形式何老师潜心文本解读,紧扣导学要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因为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所以在课上,何老师只是循着学情,要求学生用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作文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环境之美,要是写这样的作文,就一定要让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一番。只有体会到了,才能写出体会。下面是我们六年级活动作文教研课的一个教学片段《校园里的花》。  相似文献   

7.
重视略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以教学《慈母情深》一课为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精"有"略"地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体验、感悟、拓展、运用。一、回顾方法,教扶有"度"就略读课文而言,通常是安排在单元精读课文之后。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把单元目标、精读课文目标与略读课文目标结合起来,重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  相似文献   

8.
《慈母情深》的教学应本着"立足整体知全篇,着眼局部读文本"的原则展开。教师可紧扣"只为情深"这条主线,抓住关键词,找准立足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慈母情深》,选自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这个单元里,大家要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抓关键句子、语段进行文本导读,实现厘清文本脉络。这是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文本施教方法,但是这种导读法,缺失了对标点符号使用的一份关注。如《慈母情深》中的这段文字:"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中的一个省略号,两个句号,以及四个逗号,从标点符号入手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契机,能促使学生想象、思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在执教《慈母情深》一文的时候,我发现:在标点符号的思辨处深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交流平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12.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在震耳欲聋的环境里赚着血汗钱,却毫不犹豫地拿钱让儿子去买书。嘈杂的环境,酷热的灯泡,瘦小的母亲,还有母亲那双掏钱的龟裂的手让梁晓声在瞬间长大,母爱的深沉也结结实实地撞击着我们的胸怀。只是,不谙世事的学生读得懂这份深沉吗?我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把学生领进文本,与这位母亲对话呢?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两组镜头,以一慢一快的方式进行切换,让学生静心揣摩,用心体会,慢慢思量这份沉甸甸的母爱。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此要求教师能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的不多。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进行对比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思,以读代悟,真正让学生懂得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思路: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教材入手,名家名篇就是一个活例子,在写景作文教学中我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赏经典写景片段,体会写景的妙处,感受大家的风范,逐步掌握写景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教学目标:1.在重温名家写景片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写景技巧。  相似文献   

15.
拓展文本空白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文本"空白"去进行有益的拓展呢? 一、适度补充相关材料架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一些课文的内容由于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文本表达的情感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教学中适度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如:课文《慈母情深》有这样一个片段: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在写作时怎样开好头。2.让学生掌握写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作文开头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记住写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并灵活运用引用、景物描写、排比写好作文开头。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开门见山、引文引语的方法写好作文开头。  相似文献   

17.
爱的颂歌     
<正>链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第18课《慈母情深》《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作者通过对场景以及母亲工作时的外貌、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课堂知识※“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是本单元的重点,品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本文通过笔者的三次《慈母情深》教学磨课的比较及反思,领悟到教学中的误区:无视学生的预学起点.第三次磨课前,笔者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预学起点后,将学习目标重新定位、学习板块重新整合、学习过程重新优化,从而使其成为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江西教育》2014,(6):16-1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同时了解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来凸显人物品质特点的写作方法。 2.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了解环境、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景物描写片段。  相似文献   

20.
在人物描写的作文教学中注重细节描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其在感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细节描写魅力的同时积累素材,再结合系列细节描写片段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