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体力活动提供理论支撑;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学者提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在web of sciense核心合集检索到2010-2020年297篇英文文献以及中国知网搜索到12篇国内文献。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探讨体力活动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与分析:大部分学者表明体力活动会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且体力活动与学业成绩呈较低的正向相关关系。与LPV相比,MPV、MVPV是研究热点,且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不同体力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同运动类型都可能会对学业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多是积极的。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业成绩。学校可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发展多种不同类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
体育活动与老年人的抑郁:系统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抑郁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通过对描述性研究,元分析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综述,认为体育活动对减轻老年人的抑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印发,在促进学校体育,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学习成绩协调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发布,让学校体育的发展真正有了时间和空间。应试教育使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体质健康虽然得到关注但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还有许多学校及家长对体育锻炼充满排斥。教育是一个体系,体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科目,与文化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合实际调查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中学生体质测试相关项目成绩作为体质健康指标,以中学生期末考试中的各科总成绩作为学习成绩指标,对二者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分析得出: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显示出中学生的体质越好,学习成绩也就越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Purpose: This feasibility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2 movement programs, traditional and mastery climate (i.e., the Children’s Health Activity Motor Program [CHAMP]), on lesson context and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PA) levels. A secondary aim was to examine sex differences in PA levels in both programs. Method: Seventy-two preschoolers served as participants and were assigned to a movement program.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lesson context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ystem for Observing Fitness Instruction Time. Results: Preschoolers in CHAMP spent more time walking (p < .05, = 3.3), more time in moderate-to-vigorous PA (MVPA; p < .05, = 3.6), and less time standing (p < .05, = 3.8)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 traditional movement program. Boys in both programs spent less time standing (< .05, = 4.8) and more time in vigorous activity (< .05, = 5.8) and MVPA (p < .05, = 4.4) compared with girls. During CHAMP, children spent less time engaged i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 .05, = 1.4, and < .001, = 0.9, respectively) and more time in skill practice (< .05, = 1.5).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support that participation in CHAMP elicits more MVPA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compared with a traditional movement program. The Children’s Health Activity Motor Program provided children with more class time devoted to skill practice. The program appears to be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hat is beneficial for PA engagement and could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children’s health.  相似文献   

5.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规律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提高健康效益、降低疾病风险,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从体力活动概念,历史演变过程,体力活动量的各单因素(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概述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历史回顾厘清了体力活动中“剂量”这一概念由“体力活动总量→业余时间运动量→运动量单因素”的演化过程,对建立在剂量-效应理论基础上的运动推荐量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运动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各单因素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3):193-196
通过文献法对美国《2018年体育活动指南咨询委员会科学报告》(201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Scientific Report)中规律体育活动行为干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规律体育活动行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基于社会生态框架模型,从个人、社区、通讯环境、体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剖析规律体育活动行为干预策略,并作出以下启示:1)明确主体意识,力行全民健身理念;2)营造社区体育文化氛围,服务全民健身;3)加强媒介宣传效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文化;4)规范政策法规,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管理模式对高中生在校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精准干预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学业层级高中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在校体力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A、B层学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课余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层学生体育课活跃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B层、课间静坐少动时间多于B层、过去7d(天)每天锻炼达到1h的天数少于B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学业分层可能造成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体育课中体力活动活跃性更低、课间静坐少动时间更多。对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的有效干预,需要家校、师生形成共识,共建多元干预格局,精准干预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质量和课间静坐少动行为。  相似文献   

8.
Purpose: A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to movement integration (MI) i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 Method: Online databas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Google Scholar, PsycINFO, and PubMed) served as data sources for the study. Following the PRISMA guidelines, relevant published research on MI was identified and screened for inclusion in a qualitative synthesis.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included articles (N = 28)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mes of MI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were then categorized using a social-ecological framework. Results: A total of 12 themes of MI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were identified and categorized into two social-ecological levels: institutional factors (e.g., administrative support, resources) and intrapersonal factors (e.g., teacher confidence, ease of implementation). Conclusion: This review can in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e aimed at 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 in elementary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9.
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如何准确测量体力活动水平是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体力活动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行为观察法,双标水法,间接热量测量法,心率法,运动传感器法,问卷法。双标水法被认为是人体能量消耗测量的金标准,间接热量测量法也经常被用来校正其他测量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很难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运动传感器和问卷法是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比较多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健康的角度来揭示体育运动与体育活动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体育运动、体育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人们在以健康为目的而进行体育锻炼时,选择体育活动的比例远远大于体育运动,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和在体育运动推广过程中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1.
于洪军  刘路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13-123,136
从身体活动对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功效的视角,从身体活动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生理退化速率、死亡率、疾病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症、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国外身体活动负荷标准的研究进行归纳,重点分类归纳了预防慢性疾病发生的成年人(18~65岁)、老年人(65岁以上)和已患慢性疾病群体控制疾病发展的不同群体间身体活动的适宜负荷方式和剂量,对身体活动与慢性疾病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阶段变化模型于1998年首次引入我国,至今尚没有对基于该模型的身体活动研究成果进行过系统综述。对1998—2012年间,我国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的身体活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论证了基于该模型,制订促进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干预策略的可行性。在对知网等数据库的期刊论文进行计算机检索,并对符合检索条件论文的全文和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后,114篇论文进入综述。论文被编码、分类,并使用半定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阶段变化模型虽是我国锻炼心理学领域内备受关注的理论模型之一,但前期基于整体模型的研究和干预(或纵向)研究较少,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应用性仍有待进一步检验。12项涉及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研究中,基于整体模型的研究和干预研究各占不到一成,为后续研究提供的可参考结果极其有限。与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稳定关系的因素是性别、年级(年龄)和均衡决策。后续应考虑关注纵向设计、检验测量工具、针对不同性质被试以及基于整体模型进行研究;研究需明确界定身体活动和变化阶段的划分标准。基于阶段变化模型制定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干预策略的证据有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力评价的内涵、内容以及为构建学生学力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索。根据体育的课程目标,以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化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执行功能为中介变量,年龄为调节变量建立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方法: 对湖北地区1 970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并采用问卷法对执行功能水平测试,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成绩的标准分作为学业成绩指标。使用AMOS21.0以及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中的有氧耐力、速度、肌肉力量以及柔韧性均与各科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执行功能作为中介变量存在于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df为4.246,NFI为0.98,CFI为0.98,RMSEA为0.041)。此外,该模型还受到年龄的调节作用,与其他因素一起构成了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结论: (1)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与其学业成绩间呈正相关,可以对其作出正向预测;(2)执行功能在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年龄在体质健康水平、执行功能、学业成绩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律性体力活动对健康的益处已经被既往的研究所证实。多种慢性疾病,包括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肥胖、骨质疏松以及某些癌症的发病都与缺乏规律性的体力活动有关。权威机构已明确提出了关于体力活动的参与指引。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体力活动干预措施的制定。本文总结了体力活动与健康的研究证据、体力活动在人群中的评价、以及体力活动干预研究的进展,为中国下一步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身体活动水平是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提高人们身体活动水平的本质在于干预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因此,提高个体或群体身体活动水平有必要对身体活动的干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几种经典理论,分析其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在促进身体活动方面的应用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最终综合各项理论,建立了指导、干预个体或群体身体活动的理论框架,为体育工作者、健康相关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生态行为理论主要考察人和它所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考虑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及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健康的关系,对776名大学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身体锻炼量、自我效能感及身体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之间均具有较强的预测度。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该文使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参与者主观负荷强度(RPE)以及情绪体验影响的现有实证研究主要结果进行整合与综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纳入22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这些研究从研究设计、参与者特征、HIIT练习任务,以及HIIT对RPE和个体情绪体验影响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1)现有研究多从HIIT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MICT)的对比研究角度入手;(2)研究被试相对较为单一,HIIT活动以"中量规范"任务为主;(3)HIIT活动中和活动后的RPE等级一般高于或等同于MICT组。(4)对练习的主观情绪检验也多为积极,但较强依赖于单次练习持续的时间。结论: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锻炼活动形式,HIIT对主观负荷强度和情绪体验的影响与MICT相比更为复杂多样,其效果与HIIT任务规范、参与者身体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