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在对事实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或原理。而在观察中激励提出问题,能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本文阐述了带疑观察、在观察中问疑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对培养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观察问疑提出了一点意见,有利于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更有深入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朱玲菊 《考试周刊》2012,(59):144-144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在对事实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或原理。在观察中激励提出问题,能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本文阐述了带疑观察、在观察中问疑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对培养学生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观察问疑能力提出意见,有利于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论文简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疑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并总结了造成目前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问疑意识较薄弱的主要原因,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策略,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实验探究,重视化学实验,挖掘实验功能,用实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问疑意识.文章最后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疑意识的方法及初步的探索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能否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意义,教师如何设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设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科学发展始于发现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疑"为线,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化学教学中能够巧妙设疑,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研究、发现、掌握和运用规律,以求获取新知。下面就巧妙设疑的作用和技巧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学习,首先要善于发现问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同时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媛 《考试周刊》2011,(52):60-6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于无疑处善生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求异思维,在边读边思中寻疑问难,养成好思想问的习惯。自问自解,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经常提问的学生,自然就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反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本文试以地理教学为例论述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观察能力有哪些种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弄懂这些问题,必能对广大的化学教师有所帮助,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无法进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通过以下努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会得到明显提升的,这些努力分别是改变思想观念,赏识爱提问题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有问题要问;诱导学生深思,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中常用的"设疑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颇有成效。教师设疑时应注意遵循直观性与趣味性、深刻性与新颖性、承前启后性、现实性与应用性等原则,同时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愤悱"情境,鼓励学生质颖,使学生敢问、会问,从而加深认知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养成设疑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逼着学生提出问题等三方面作了探索,旨在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问的开始 ,有疑问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能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 ,敢疑敢问 ,不盲目地依赖课本现成答案 ,积极思维 ,进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 ,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获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会怎么样问,就是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人才的社会,新世纪的建设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疑、敢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年级越高,提问的能力似乎越低。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即使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或一知半解的问题也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提问。为什么呢?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习惯于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化学教学中采用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研究规律、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得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巩固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运用和创造,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就是根据这三个层次而设计的教学法,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过程:一、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设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学习,首先…  相似文献   

19.
开发学生智能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精华在于激疑。能否做到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以思养能,是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之一。对于激疑、设疑与释疑,笔者提出了“激疑应有方,设疑要科学,释疑要有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教会学生设疑和质疑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作用.采用问题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开发提升学生设疑和质疑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爱问、善问的学生,也能很好体现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培养问题型学生,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