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统治的一个多世纪中,北方的佛教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至魏孝文帝时,“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两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本文三处引  相似文献   

2.
北魏初期散文,指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至太武帝太延五年(439)间,即北魏统一北方前的散文.这一时期的散文几乎为清一色的军国文翰,篇章短小,文风质朴,主题无外乎战争和建国.代表文人仅有许谦、崔宏、张衮等,大都是十六国遗民文人.北魏初期散文是完整的北朝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前秦统治者本姓蒲,后应图谶改姓苻,建立国家。前秦与西域东部的关系可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秦通过前凉间接统治西域,历时大约二十年(356—376);第二阶段前秦直接统治西域,历时大约十年(376—386)。前秦设置郡县、任命官吏、行用年号,对西域东部行使了有效管理。在此政治背景下,亦开创了氐族与西域民族交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于登国元年(386年)建立北魏。天兴元年(398年)七月,“迁都平城”(今大同)。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又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凡九十七年,历六帝七世。北魏定都平城后,大同就进入了历史上巨大的转折时期,不仅经济上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而且在政治文化诸方面对中国北方领土也发生过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发表一点肤浅看法。北魏以前,大同地区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杂居的边郡之地。东汉末年,中原大  相似文献   

5.
照金地处陕西耀县西南部 ,界于淳 (化 )旬 (邑 )之间。这里险峰突兀 ,山峦逶迤 ,沟壑交错 ,密林烟海 ,为历代割据称雄之地。据《耀州志·香山志》记载 :前秦大将姚苌曾屯兵于此 ,自称“大将军万年秦王” ,年号“白雀”。因宋雍熙年间在此建有胜果院白雀寺 ,故而得号 ① 。前秦建元二十年 (公元 384年 )与苻坚战于赵氏坞 (今铜川市北关 ) ,乘胜入主长安 ,是为后秦 ② ;明万历十二年 ( 1 5 84年 ) ,千余回民聚义北部地区的文正山。四处出击官军 ③ ;民国革命时期 ,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等人在照金一带建立“陕西第一牧场” ,积蓄革命力量 ④ …  相似文献   

6.
柔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公元四世纪末到公元六世纪中叶。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时期,正是柔然开始走向强盛的时期。拓跋鲜卑的“重心南向”,使得柔然族有可能尽占“匈奴故地”,获得大漠南北这一广阔的活动场所。公元四○二年(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年)柔然主社仑自称可汗,正式建立奴隶制政权,直至公元五五二年(西魏废帝元钦元年)被新兴的突厥族击灭止。柔然政权存在时间(公元402——552年)与北魏王朝存在时间(公元386——534年)大体相当。这个时期内,我国北方诸少数民族中,只有柔然能与北魏相匹敌,故二者既时相攻战,又时相和好。本文拟对柔然与北魏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世界历史新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中,提到欧洲列强在19世纪晚期,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从课本所附的《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地图中可清楚地看到:沿几内亚湾北岸横贯非洲大陆的纬线上,东西两端各有一国版图保持空白(意味着未遭瓜分),东边是埃塞俄比亚,西边是利比里亚。  相似文献   

8.
北魏前期,拓跋统治者对汉族统治阶级曾实行利用和打击的政策,孝文帝太和以后,这种政策转变为对他们的联合和依靠。北魏统治者的政策为什么转变?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的具体内容及特点怎样?它的转变具有什么意义?本文拟从这儿个方面作些讨论。一、北魏政策转变的原因孝文帝太和以后所面临的新的政治任务和经济形势,提出了北魏政策转变的必然要求。先看其面临的政治任务的变化。孝文帝太和以前是北魏拓跋族以武力征服中原以及统一北方后开始巩固政权的时期。其间统一北方大约用了五十年(公元386年拓跋圭建立北魏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 “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我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贵族。鲜卑族拓跋部居住漠北时,还是一个小部落,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该部从拓跋力微时强大起来,取得部落联盟世袭大酋长的地位。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始置百官,后又建都盛乐(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公元376年,前秦击代,拓跋什翼犍战败逃跑,被其子所杀,诸部离散,代国遂灭亡。十年以后,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王圭)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河)即代  相似文献   

10.
孝文帝元宏践位后,从太和九年至十年(公元485—486年)连续颁布了均田、三长、租调等制(以下简称“三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拟就“三制”产生的社会条件、颁行的目的以及社会效果谈一点看法,以见教于先进。一北魏太和(公元477年—499年)以前,私家豪族势力恶性膨胀,严重影响着北魏的中央集权。其矛盾的焦点表现在双方对于农民剩余劳动的再分配上。私家地主要地租,封建政府则要赋税。在剥削农民的意义上说,赋税和地租共同来自农民的剩余劳动;在瓜分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1.
公元三八三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一次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政权进攻汉族地主政权的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前秦于公元三五一年建国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于公元三七○年灭掉前燕、三七六年灭掉代和前凉,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兼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贵以及东北之一部,建立了一个北方统一的大帝国。此时在中国的版图内,唯一与前秦对抗的,只有偏处东南一隅的汉族地主政权东晋了。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大举攻晋,东晋仅以八万军队来抵抗。前秦在兵力、资仗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本来是比较容易取胜的。苻坚也很自负的说。“今有众百万,资  相似文献   

12.
公元383年,暂时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氐族人苻坚统治的前秦政权,出动号称的百万大军,进攻偏居江南的东晋。东晋朝野团结一致,以八万精兵在淮南的淝水击溃了前秦的军队,前秦政权不久也就败亡了。这就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淝水之战。如何评价淝水之战的性质,当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新的意见:其一,认为“前秦对东晋的战争,不是以氐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①其二,认为“前秦方面是统一中国的正义的战争,而东晋方面是保卫土族地主腐朽统治的不义战争”,因为“前秦的统治到苻坚时,已经完全封建化,完全是一个封建政权。”而东晋的“士族制度已发展到了糜烂的程度,”统治者“关心的不是如何治理国家,发展生产,而是如何抢掠、瓜分这一角落里的土地和财富。”②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现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13.
魏碑源流 魏碑,又称魏书、魏碑书,也有称作正书、楷书、今隶的.它是汉代隶书向隋唐成熟楷书的过渡书体,因主要流行于北魏(386-534年)、东魏(534-550年)、西魏(535-556年)期间,故而得名.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魏体,指北朝元魏时期的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多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或以元魏三朝中北魏水平最高,又名之日魏体."广义的魏碑书,除三魏(北、东、西)时期的刻石,还包括具备这种形式特征的十六国、北齐、北周的作品,即"北碑"这一更宽泛的概念指代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第七课越来越紧急的瓜分风潮一、课时计划第一课时——瓜分风潮的开始(第十六页第一段) (1)为什么外国侵略者要瓜分中国。 (2)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的丧失。 (3)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与中法战争的爆发和结果。第二课时——中日甲午战争(第十六页第二段到十七页)  相似文献   

15.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南史》和《北史》,《南史》记述宋武帝永初元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420—589年)的史事;《北史》记述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386—618年)的史事,后人受此书的影响,习惯上称宋、齐、梁、陈为南朝,称魏、齐、周、隋为北朝。但是,旧史书上提到的南北朝概念不一样,当公元10—13世纪两宋与辽、金对立时期,宋统治者称辽、金为北朝,辽、金统治者称宋为  相似文献   

16.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17.
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建国(386年)至太武帝拓跋焘时期(452年)的六十多年间,是征伐扩张的时期.鲜卑族,凭着骠悍凶杀的气质,有战必胜,征服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奄有中国的半壁河山.鲜卑族拓跋部,原是一个文化很低、社会落后的部族,以武力统一北方进入中原以后,汉族人民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他们.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因此北  相似文献   

18.
南北经学     
581年,隋结束两晋末年以来280多年的分裂局面,复归一统。隋前史称南北朝时期,南朝为宋、齐、梁、陈,时间跨度是420年—589年;北朝为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间跨度是386年—581年,此间的南北经学,各具特  相似文献   

19.
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终年三十三岁。他五岁登基,在位二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鲜卑族的一位年青有为的皇帝。他颁行俸禄制,反对北魏官吏贪污舞弊;颁行均田制,促进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颁行三长制,编订北魏户籍,安定社会秩序;并把北魏国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改革鲜卑族的旧式衣服;禁说鲜卑族语言,提倡汉语“正音”,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的语言,改革鲜  相似文献   

20.
(上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一时期,七个诸侯国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是哪七个诸侯国呢?[评:此说似有战国只有“七雄”之嫌!其实,当时诸侯国为数较多,而主要的有七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