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与之承接的高考改革的展开,“减负”问题又开始升温。山东省与江苏省都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列在高考方案的指导思想中,“减负”成了高考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将高考改革的目标定位于为学生“减负”,不仅是高考改革难以承受之重,而且,当前高考改革中以“减少考试科目”和“降低考试难度”为主的“减负”措施将对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以及高考的公平、公正性产生不利影响。新一轮高考改革应坚持“三个有助于”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或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扩大高考科目设置的覆盖面;或在减少高考科目设置的同时建立、健全国家教育督导机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减负"问题再次升温,很多学者认为"减负"刻不容缓,其出路便是高考制度的变革。尽管历年高考改革中不乏"减负"措施,学生负担却并未因此得到丝毫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仅靠高考改革并不能减轻学生负担,高考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仅由考试所致,与整个教育系统也有关系,究其根源更是社会竞争所造成的。"减负"应当综合进行,既要平衡不同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应着力于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高考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4.
在升学考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如何处理升学考试中的分流与选拔的关系,如何在高考中增加选择的机会,如何处理中考的“两考分离”与“减负”的关系和如何权衡中考分权的利与弊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考科目改革的回顾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与高考科目改革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录取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减负问题的认识,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考科目改革的回顾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与高考科目改革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录取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减负问题的认识,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高考”已成为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种考试制度,要求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出现了取消统一高考甚至要求取消高考的主张。本文认为这种主张是错误的,高考改革有其“变与不变”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性,对于高考改革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考竞争与科目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竞争是选拔性考试的本质 ,高考的竞争实则是社会竞争的“浓缩”。高考科目的多寡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无必然关联 ,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高考科目设置应以保持 5门和一定的覆盖面为宜  相似文献   

9.
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省从2004年秋季起已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全面进入实验阶段,这意味着与此相适应的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到来。现行高考是推动了还是阻碍着课改?什么样的高考才能适合新课改?进行怎样的中学教学才能既符合课改要求又能适应高考?未来高考的地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减负”工作的阻力在哪里?偏科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本文结合目前中学教学和高考的现实对高考及与课改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剖析了未来高考改革的趋向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对策等。对关心和研究高考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升学考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如何处理升学考试中的分流与选拔的关系,如何在高考中增加选择的机会,如何处理中考的“两考分离”与“减负”的关系和如何权衡中考分权的利与弊等。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研究高考改革问题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湖南省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历程,可以发现,湖南省进行了多次改革尝试。考试模式上经历了从"单一的国家统考"演变到"省级预选考试+国家统考"再过度到"省级毕业会考+国家统考";科目设置上历经了复杂、简单反反复复的变化过程。目前实行的是"3+X"的考试科目设置,形式上看,科目似乎减少,实际上学生减负的目的难以实现,也未能真正摆脱"一考定终生"的局面。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要求湖南省高考体制进一步改革。依据新课改的特点,构建多目标、分层次的多元化高考模式是湖南省高考改革的方向,深化高考命题改革是其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与同行谈起课程改革,常常听到“难啊”的叹息;谈起高考改革,则更怀敬畏之心,连连摇头,“很难”!的确,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各有各的难处。  相似文献   

13.
基于83 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呈现出众多的“两难问题”。试图对课程管理与设置、高考改革的导向、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育投资与择校、减负中出现的若干两难问题展开论述,并寻求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庞颖 《江苏高教》2023,(5):19-29
中国高考具有“早发内生型”特征,2014年以来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考制度的“早发”与“内生”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早发”体现了高考的历史性,高考的选才、纸笔测试、高竞争与科举的选官、程文、高利害同源;“内生”表现为社会发展与高考制度、资源配置与统一高考、差序格局、高考公平的关系密切。“早发内生型”特征于高考综合改革而言有阻力亦有动力,当下及未来的改革应基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圣的职责使命,析出考试大国、教育强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导向;基于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关注政府机构在高考中的角色转换;基于恪守公平的基本原则、进阶性的时序模式,构建相对统一、有限多样的招考方式;基于追求科学的基本准则、自适应的组织模式,探索适于中国国情的高校招生胜任力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1998—2000年是我国普通高考加大改革力度的重要时期,是新老高考并存的时期,一方面大部分省市实行“3 2”科目组的高考,另一方面部分省市实行“3 X”科目组的高考。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强调“高考命题应注重考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要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要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考察”,因此,对这三年的高考与命题很有必要进行回顾,以明确今后的方向。  一、试题特点1.试题结构稳中有变题型结构基本稳定,但试题局部有…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做支撑,必须与全面综合改革相协调 2012年岁末,“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揭开面纱。由于设限多、门槛高、难度大,再加上有些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缺失,各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的思路和举措充分表明,异地高考改革的大门已然开启,高考户籍制度不再是难以融化的“坚冰”。  相似文献   

18.
在“九五”与“十五”期间,笔者主持了素质教育、探究性教学等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在调研中,各地学校和教师对素质教育、高考改革等提出了许多问题。经较长时间探索,现就“高考改革的现状”、“素质教育的困惑:高考制度的危机”等五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理热点及研究进程,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对1999—2021年在知网上发表的“高考改革”和“高考地理”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高考地理”和“高考改革”研究领域的年度文献数量增长趋势整体较为一致。(2)“高考改革”研究领域有发文量较为突出的作者和机构,各机构间有着联系,但不同机构间的联系密切程度不一,研究机构集中在高校和教育考试院;“高考地理”研究领域中各单位发文量的差距不大,总体联系较少,仅出现了一个合作较为紧密的团体,团体外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多以单个或单线联系的状态呈现。(3)在突现词方面,“高考地理”领域的热点研究大体上是围绕“高考改革”的政策和方向展开的,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以增强地理学科的吸引力等,可作为当下及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雪楚 《湖南教育》2006,(12):42-43
高考改革要把握正确方向,关键是要认清目前高考的弊端所在。这种弊端,除了表现为“大一统”、“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外,主要还表现在高考内容和考题的设置上。因此,要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更好地体现“高考制度改革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原则,除了继续完善和改进已有高考方式、探索试点其他方案的同时,包括高考内容和考题设置在内的高考命题改革,也应当引起教育界专家和决策层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