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几年,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技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差了。因此,培养技校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已经成为职教界的当务之急。怎样培养职校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呢?笔者认为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晓之以理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形成的主要标志,是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观念的确定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必须晓之以理。可以说,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老师对他们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2.
“意义障碍”的产生是道德观念形成规律的反映,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矛盾的反映。当教育者不能向学生表示积极的道德期望、与教育要求不一致时,如果教育者采用的是呆板机械的教育方法,或者不能制定合理有效、富有人性的课堂规则,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时,就很容易造成“意义障碍”。  相似文献   

3.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从孩子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方面、从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面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三方面进行。一、孩子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认识是指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幼儿阶段主要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是非、好坏,就是获得了道德认识。这是形成孩子良好品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如对英雄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匡煜华 《职业技术》2006,(22):101-101
引言: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过渡时期特有的新旧交替、矛盾重重的客观环境,必然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观心理因素的活动规律,使大学生在道德认识及道德行为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误区。具体表现为道德认识上的偏激性导致对自己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所具有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产生的怀疑,以及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不一致性等。分析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这些特殊现象,有利于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人的道德品质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制定具体的、适宜的道德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自然转化。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境思维认识决定行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道德认识的形成是一个从道德知识获取到道德品质确立再到道德评价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讲故事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课程与生活的距离,拉近学生经验与认知的距离。因此,教师教学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学生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双向性”的心理特点,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可能向消极方面转化,形成不良的道德倾向。而在这时期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及其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对他的一生都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也是社会和广大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比如,在我国现阶段,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  相似文献   

9.
王艳 《宁夏教育》2013,(3):19-19
如何抓好聋生的品德教育,塑造出全面发展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聋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形成聋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聋生由于自身的残疾和由此形成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上社会上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阴影,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以道德品质教育为基本内容的课程。道德品质包括三个基本成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彼此联系,互相促进。正确的道德认识是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受道德认识调节和支配的,又深化道德认识。如何教好《青少年修养》这门课,我有三点建议: 讲清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青少年修养》教材中,有很多道德概念,如“修养”、“道德”、“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小团体主义”、“理想”、“幸福”、“善”、“恶”、“美”、“丑”、“诚实”、“谦虚”等等。讲清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道德观念(又称道德认识)是构成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的基础,对这三者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由于道德观念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思品课尤须突出道德观念的教学。 所谓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构成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义,施之以爱,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晓之以理,喻之以义”就是启发、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为什么要按照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行事,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3.
道德品质又叫品德 ,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它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和某些稳固的道德特征。任何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受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的。因此 ,中专生形成怎样的道德同样受着外在客观环境的制约。环境影响对中专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 ,中专生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范围之中 ,因此 ,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生最初的学习生活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 ,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道德观念由于学生道德观念的模糊性,会影响其道德认识和评价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某些道德观念。教育中要做到具体形象,从实例分析中让学生辨别是非,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例如让学生正确地掌握"朋友"这个道德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下面两个事例。  相似文献   

15.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准则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离开了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品德,因此,品德必然受到社会道德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与熏陶下逐步形成的,而父母、老师和长辈便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启蒙者和教育者。儿童最先形成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从而确定对这些事物的情感体验,然后发展成为行为习惯和道德意志。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就要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完成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的还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道德观念以致改变人生。所以,在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是及其必须的。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中英小学德育教学进行了简要比较,并分析了英国小学德育课程对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不仅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而且还是认识活动的源泉,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它既是接受知识的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信念的重要因素。学校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引言: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认识上和经验上的局限性,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与成人所想的并不完全相同;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特征,尽管家长和教师都很熟悉,但可能不完全真正理解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  相似文献   

20.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和倾向。由此可见,品德是一种心理活动,受着环境和社会的广泛影响,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活动的。因此,对未成年人来说,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一、家长的自我教育1.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家长,自身的思想品德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能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活动。但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优良的道德品质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和磨炼而最终实现的。与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