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圆的画法教完后,我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一向不被看好的小A同学第一个举起了手,急切地想让我查看.我让他一边操作一边说作图步骤,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竟没有使用直尺,这个冒失的家伙!我没有立即指出他的不当之处,而是准备在集体评议时让学生来评价,这样可能比我的喋喋不休更有效.先后请两个学生用直尺进行了测量验证,都无异议."不用直尺也能画对?"我心里嘀咕着.  相似文献   

2.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能用直尺画一个圆吗?为什么?(在翟老  相似文献   

3.
上六年级的儿子,开始学圆了。他拿着新买的圆规,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惊喜的说:“我说我画的圆老是不圆,原来有这么好的画圆工具,妈妈为什么不早买给我呀!”我笑了笑,继续织着毛衣,脑子里一时想起了很多很多。是啊!盲目的画,谁又能画好自己的人生之圆呢?  相似文献   

4.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  相似文献   

5.
“只给你一把直尺,你能不能画一个圆?”平常让学生画圆,画法很多,可以用圆规画,可以用圆形的物体来画,有时也可以徒手画(当然不会很圆)。而今天却要求用直尺画圆,这个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从学生的讶然中足以看出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静静的,静静的,课堂陷入了一种无比寂静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执教"认识三角形"时,我让学生用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四根小棒,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拼摆、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如果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已掌握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可以说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喜滋滋地走进办公室,这时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画的三角形说:"许老师,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但是这么长的三条线段能画出三角形,你看……"他边说边拿直尺量给我看.哇,他画了许多三角形,选了一个在量着.  相似文献   

7.
做一个画平行线的工具,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平时用的三角尺,只要用三角尺沿着直尺滑动,即可画出平行线.沿着直尺滑动!这句话使我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在一根长木条上做上下两个滑块呢?这样,根据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原理,就可以画出平行线了.  相似文献   

8.
错误成资源     
“圆的认识”,是我多次成功执教的公开课。这次赴浙江学习期满,即将返校,我再次就此内容上了一堂汇报课。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时,我如往常一样,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巡视中,我发现有好几位同学还不知道画圆的方法:有的圆起始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有的把圆画成鸡蛋状,有的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细时粗……这可太出乎意料了。哦,原来上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家试着用圆规练习画几个圆,因此,几次上这堂课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这次因疏忽,我忘记了先让学生练习,所以出现了如此的“不测”。怎么办?我是装作没看见,  相似文献   

9.
教师先让一个学生上台,不用直尺、圆规,分别画一个矩形和圆形。当学生画不规范时,教师再请他借助直尺和圆规去画。前后对比后,教师启发学生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并指出“纪律”也就是一种“规矩”。教师出示《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后谈体会。学生一致认为:邱少云把纪律看得比生命还重,宁愿烈火烧身,也不肯暴露目标。这说明,有了纪律,集体就有了坚强的力量。教师再出示《193次列车脱轨》的幻灯片,并告诉学生,此次事故是由于扳道工不守纪律,值班时间擅自离岗去吃冰棒造成的。教师要求学生就此事发表看…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抓住语文教材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乐学”的氛围。我教《诚实的孩子》一课,作过这样的尝试;讲课前,先让学生做一个画圆的游戏,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自觉闭上眼睛在圆内再画一个小圆,学生都跃跃欲试。我先叫了两位较听话的同学上讲台画,结果都未画对,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又叫了外号叫“机灵鬼”的学生来画,他很快在圆内画了一个小圆,两圆几乎是同心。同学们拍…  相似文献   

11.
孩子被撤职了,母亲的耐心开导让他重新恢复了自信…… 那是去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下班回家之后;发现儿子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电视没开,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练琴。我忙着换鞋,没有仔细看他,只是随口一问:“早回来啦?” 儿子没有回答,我感到诧异。因为每次回来,儿子总是先扑上来搂着我的脖子亲热一番,而今天却是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这是怎么了? 我一边想着,一边穿好拖鞋走到客厅。朝着儿子一看,我这才发现他的神色不对,两只眼睛不安地看着我,小嘴绷得紧紧的,我又问了一句“怎么了,不说话?” “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正上课时,班里一个非常爱画画的孩子在下面偷着画画,我没有终止讲课,而是用眼神暗示他听讲。下课后,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拿出上课画的东西,他不情愿地拿了出来。我拿着画,饶有兴趣地看,边看边问他画的是什么,是自己画的还是照书画的等等。  相似文献   

13.
某著名企业家谈及成功的秘诀,只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画圆满的圆,留下一个缺口。面对听众的疑惑,他说:“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圈。我的秘诀就是不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这个故事对于班级管理很有启发。是啊,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管得过多、过紧、过死,既压抑了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4.
学会爱     
语文课上,我常常喜欢跟学生们一起动情地朗读课文。今天也一样,我陶醉在孩子们投入的神态中,融入到孩子们纯真的音色里,课堂宛如一幅流动的画,一首隽永的曲。遗憾的是画中掺和了一抹不协调的色彩。曲中跳跃着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小青没有带语文书,又是他,一个聪明活泼又让人头痛不已的孩子,尽管他的座位离老师最近,可还是我行我素;尽管他独自享用一张课桌,可还是惹是生非。没有了同桌,自然没人跟他合用课本。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生起一丝不快:随你去,看你怎么办!小家伙全然没有一点儿着急不安的表现,照样漫不经心地翻翻文具盒,若无其事地看…  相似文献   

15.
硬币与心灵     
一天清晨,我走进教室巡查早自习,发现干干净净的地面上,静静地躺着一枚不太新的硬币。数额不太大,只是五分钱的那种。我看了看硬币,又看了看学生,从学生的目光中,我知道,有些学生显然明白那枚硬币不该躺在那儿。“让值日生拣起来?———他会把硬币丢在讲台上了事。让附近的学生拣起来?———他可能也会那样做。莫不如……”我走过去,弯下身子,“哎,谁的硬币?好难找的五分硬币呀!”我故作惊讶地站起身,用手轻轻擦拭着上面的灰土。“哇,不错,不错,好精致的,让我好找呀!”一边说,一边自然地走到图书角的柜子前,把硬币放到一个空格子里,对自己又…  相似文献   

16.
一张小条     
“老师,明明写小条!”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一边嚷一边递给我一张小条,刚才还热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了好多,许多学生正向这里看。我看看递条学生的表情,意识到不会是什么好事。“姗姗,我爱你!”一张小条,几个小字,还在“爱”字的上面画了一颗心。“又是这种东西。”我看后并没有表示出惊讶,最近学生隔三岔五就来这么一回,看来应该说说了。  相似文献   

17.
李舍 《师道》2006,(4):57-57
上六年级的儿子,开始学圆了。他拿着我新买回来的圆规,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惊喜地说:“我说我画的圆老是不圆,原来有这么好的画圆工具,妈妈为什么不早点买给我呀!”我笑了笑,继续织着毛衣,脑子里一时想起了很多很多。是啊!盲目地画,谁又能画好自已的人生之圆呢?儿子拿着数学课本,按照书上的提示,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然后打开再对折,如此反复数次,再展开。折痕在圆上面相交成了一个点,然后,儿子又拿起笔把中心的这个点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相联,并告诉我这个“点”叫圆心,连起来的线段叫做半径。看着儿子天真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抚了抚他的头问…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观摩了国家级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姒识圆》一课,当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后,华应龙老师让全班学生自由地画一个圆,然后问:“你们画的圆一样大吗?”随手选了几个学生所画的圆,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都不一样大呢?”有的学生回答:“不是一个人画的圆当然不一样大了。”华应龙老师笑了笑说道:“好!  相似文献   

19.
教“圆的认识”时,学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画法后,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给你一个硬币,请你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可以选择多种工具,设计多种测量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活动开始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量,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记,比来量去,那股认真劲儿,既像一个个小裁剪师傅,又像是在做某项实验研究。几分钟后,学生纷纷汇报。甲说:“我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心就是圆心。”乙提出:“我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把硬币放在直尺边沿上,再用两块三…  相似文献   

20.
周凌  姚华 《早期教育》2006,(9):14-14
一、变变我的脸。 开学两周以来,张皓杰小朋友还是会不停地哭着叫“妈妈”。一次,老师看到了身边的彩色纸,灵机一动,对他说:“你看这张纸多漂亮!”他没理会,继续哭。老师又说:“我会变魔术哦!”他的哭声小了点,抬起眼看着老师。见奏效了,老师连忙说:“我能变出你的脸,你想看吗?”哭声停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老师便拿起彩色纸,一边故意用很夸张的动作撕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一边大声地说:“变!变!变!”这一举动让张皓杰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也把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老师随手拿起笔,在图形上画上了哭的表情:“这是张皓杰的小脸,想要的话我们一起来变出自己的小脸吧!”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